•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沪新型职业农民将达2万名 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4万

来源: 劳动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31日

  “大上海”也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农民。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打造一支2万名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

  当农民,还要有“职业要求”?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未来符合上海城市发展需求的农民,还真的不是过去那种“庄稼汉”。市农委主任张国坤指出,上海将在“十三五”期间培养以本土化为主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农民的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水平。

  记者获悉,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他们中不少是大学毕业,甚至当过白领,后来做起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经营起了家庭农场。这些农民不仅会种地,还能种好地。

  据了解,为了鼓励新型农民队伍的扩大,上海去年已经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到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激励政策体系,把财政补贴资金、示范推广项目、土地流转政策、金融信贷支持等与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挂钩。  此外,上海还提出,将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市郊水稻种植面积80%以上由家庭农场经营,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达到7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5%;将重点打造孙桥现代农业、崇明生态农业和市农科院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