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贵州省务川“四突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 务川自治县农牧局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为主动适应现代山地农业转型发展新常态,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质量,努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突出培育对象选择。该县组织专业人员到生态畜牧、果蔬、茶叶等主导产业区域,开展调查摸底,加强与产业部门对接、尊重农民意愿,分产业建立拟培育对象个人档案。相关工作数据全部纳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培育对象库管理,作为精准培育的重要基础,做到先“入库”后“遴选”。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列入培育对象,培育对象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并高于外出务工收入,年龄不超过55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经乡镇、街道报名、县农牧局审核确定。同时将致力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示范户、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农民、退伍军人、农村“两后生”和大学生农村创业者纳入培育对象。

  二是突出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侧重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突出个性化需求,严格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将“培训人”转为“培育人”。

  三是突出培育方式转变。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示范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平台,将历年“满堂灌”集中培训方式向田间课堂、实操平台转变,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符合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形式,将培训与农时季节、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更注重在田间地头开展实践实训和后续指导服务,提升培训效果。

  四是突出培育手段转变。在巩固提升传统手把手、面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培训指导水平的同时,将传统培训方式向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等“虚拟”传播手段转变,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手机微信、qq在线等现代新兴传媒作用,实现网上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互通、在线技术信息咨询和在线跟踪指导服务。

  通过课堂培训、田间实训、参观交流等各种学习方式,使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山地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示范作用。今年该县投入项目资金88万元,以畜、茶、蔬产业及农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培育对象,培育新型青年农场主6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74人(肉牛84人、肉羊50人、茶叶40人)、专业技能型(蔬菜园艺工)职业农民200人、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128个(畜牧饲料、兽药经营80人,农村经纪人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