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包头市首批认定15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

作者:张建芳   来源: 包头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0日

  3月30日,包头市首批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颁证暨2017年培育工作会议在固阳县召开,15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领到了《新型职业农牧民证书》。

  经营养羊合作社与发展食用菌项目的贾文海,十年前从城里回到固阳返乡创业,做起了职业农民。两年前他进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习粮食种植、粮油经营、畜牧兽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农业知识。经过理论学习、实践实训,当天他高兴地领到了《新型职业农牧民证书》,“通过农广校组织老师、专家到我们合作社讲课,使我们的管理、经营,还有农业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合作社的管理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还令贾文海受益匪浅的是,由农广校推动的组织合作社的负责人到全国各地去学习去考察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全国农业经营的现状,以及先进经验和做法。

  据固阳县农广校校长常立群介绍,农民取得《新型职业农牧民证书》后,将在申报家庭农牧场时享受到相应优惠政策,并将优先享受外出再培训的机会。固阳县计划每年培训认定30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截止到目前,已培训1100人,审核认定150人。

  新型职业农牧民是以农牧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牧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现代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是培养和稳定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的重大举措,

  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然要求。

  据市农牧业局科技教育科科长刘文珍介绍,包头市从2014年开始新型职业农牧民试点工作,2014-2015年,先后在固阳县和土右旗开展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试点工作,2016年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在全市整体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发挥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的“一主多元”重点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包头市依托各级农广校共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2500人。全市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穿上军装,重新走进课堂,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明显提升,为我市“高、精、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