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443名新型职业农民“领证”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一株七芽、两枝分叉,树皮不留一米下……”在市新都农业生态园的黑葡萄大棚里,技术员小王口中默念着种植黑葡萄的秘诀:“书面文字难以理解,换成顺口溜一次就记住了,师傅的方法真管用。” 小王口中的师傅就是我市新型职业农民之一的李复生。按照李复生总结的“五法治田”,园区的黑葡萄种植连年增产,去年一株产量平均在12-13斤间,每亩种植500株,算下来亩产突破了6000斤。
“像李复生一样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已有443人,他们都是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职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种类型。”随行的市农委副主任文明介绍。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3年来,市农委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建立了“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农学结合、送教下乡、学历教育”、“课堂培训+生产实践+观摩学习+跟踪服务”、“学校+基地”等培育模式;在培训机构确定上,以农广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等公益性单位为主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在培育对象遴选上,采取村委会提名、乡镇初选、农委审定的自下而上逐级选拔方式和相关业务单位推荐、培训机构确定的联合选拔方式,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确定为培育对象。并定期举办培训班,以专业合作社、村党员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和载体,组织授课人员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关教材,变照本宣科为农民点题、老师答问指导相结合的订单式培训。还应农民要求,将培训课堂搬到地头田间,实地培训、现场指导。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87名,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443名,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15人、生产经营型528人、专业技能型226人、专业服务型118人。今年还计划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6班次,培训3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