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5月17日,2017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枞阳县委党校开班,来自枞阳县各乡镇的240名从事农业生产的学员参加了首场培训。
在当天上午的开班仪式上,相关专家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意义、安排及政策扶持等做了培训动员后,省农委科教处副处长程世根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题做了首场培训。下午,省农委市场信息处主任科员王一鸣和托普云农公司经理方耀晖分别就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案例为学员进行了培训。
来自会宫镇老桥村的种植大户许伟在听完首场培训课后告诉记者,他承包了13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水稻,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种植模式,投入成本高,产出相对比较少,在得知去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朋友大多都实现了增产增收后,他便积极地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培训,“希望通过培训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科学种植方法,了解更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政策,做一个新形势下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表示,在看过培训安排表后,他对以后的增产增收和农业生产更有信心。
“为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枞阳划归铜陵后拥江发展的大趋势,今年,枞阳县在历年以培训水稻生产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特别增加了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3个班,还将农资经营户列入了民生工程培训,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县区专业骨干及相关成功职业农民为学员进行授课。”枞阳县农委副主任唐义伟介绍说,通过历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生产经营型农民的专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解决了很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电子商务、互联网应用及规模经营有了突破,进一步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发展的激情,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在发展。下一步,枞阳县农委将着力从创新上做好培训工作,实现从“培训”到“培育”,从“办班”到“育人”,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转变。
据市农委科教与市场信息科科长牧承国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省民生工程,我市今年的培训指标是810人,其中枞阳县520人,义安区290人,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6天。
牧承国表示,今年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为导向,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和效益,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我市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