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江苏常店镇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高地

来源: 丰县常店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5日

  常店镇关工委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为目标,从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入手,以校外辅导站点为支撑,整合县职教中心、镇社区教育中心、镇农技中心、农经中心、劳保所和畜牧兽医站等职能部门资源,合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采取理论学习及技能实训相结合和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3年来,全镇共培训青年农民1000余人次,引导和帮扶100多名青年就地创业,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镇关工委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社区教育中心被县表彰为“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并被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

  强化措施推动,让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有位有为”。一是政策推动。成立了以镇分管关工委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镇党委组织委员、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副组长、镇财政、劳保、农经、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中心校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农商行、邮储银行等10多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并明确关工委综合协调、社区教育中心牵头组织、农技、农经等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工作。镇政府出台了《常店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常店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常店镇新型职业农民奖励扶持若干政策》等。二是资金扶持。以湖西片区扶贫开发为契机,将设施农业建设、精深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各类扶持资金,小额贷款及相关产业化资金优先安排给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在扶贫村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现有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叠加政策扶持。三是规范管理。通过积极创新培育模式,成立课题组编制全镇培训规范;构建 “一班一案,一班一档” 教学管理体系;采取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集中授课,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建立职业农民离校不断线跟踪服务制度;建立强化职业导向继续教育等制度,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和成效。

  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新型农民培训多维平台。该镇关工委专题调研后认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要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而且要让广大农民接受现代生活理念,学会现代生活方式,首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并在培训理念上求“新”,在培训内容上求“全”,在培训方式上求“活”,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他们秉承“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理念,围绕以“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为目标,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农民为工作重点,在把农民培育成经济能人,把经济能人培育成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将普法、科技、农业技术、文化普及等教育资源整合到社区教育中心,作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新理念的主阵地。同时,以中心小学为阵地,发挥其标准教室、微机房、图书室和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优势,利用学生不上课的周六周日,避开农忙季节开展培训,形成了以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以农技、农经服务中心互补共担,以及延伸覆盖各农业产业链的实践基地为补充的社会资源大联合、大协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二是整合培训内容。联合社区教育中心,按照“精英型、骨干型、普及型”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学历和技能双提升计划,狠抓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聘请电商专家讲授“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及互联网应用等,提高其用互联网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为农民致富培养引路人、主心骨,确保“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培训一片,带动一方”;围绕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食品、绿色能源”战略,深入开展新型农民的转移培训,实现了新型农民由农业向地方支柱产业有效转移,全镇累计转移1.2万余人。三是整合培训师资。关工委和社区教育中心,按全镇总人口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并从镇机关、事业单位聘请了兼职教师。同时,定期从县职教中心,县农委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讲师团,深入到镇村举办辅导讲座。如今年2月下旬,他们针对全镇1.5亩黄皮洋葱病虫害防治及其开春后的管理,适时进行了培训。县农委植保推广研究员刘宗泉对学员提岀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课后还跟随参训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传授洋葱早春管理技术,并将病苗和采集的土壤带回去进行研究、测试。每次培训,参训人员都来得早、到得齐,认真听,认真记,保证了新型农民培训的顺利进行。

  健全管理机制,架设新型农民培训时空网络。为扎实有效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他们重点抓好培训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建立了以镇关工委为龙头、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民学校校为支撑的“三级”培训网络,实现了农民培训的镇、村、校三级互动。目前,全镇2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民学校,部分有大学生村官的村还按照“一年一项新技术、一户一个带头人、一组一个服务站、一村一个大课堂”的“四个一”模式开展培训,全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搞得既有声有色,又扎实有效。二是强化培训制度建设。建立了新型农民培训基础台帐制度,健全了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数据帐、学习需求帐,为农民培设立了“成长记录袋”。建立了新型农民培训信息动态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型农民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了镇、村、校网络管理全覆盖。建立了新型农民培训公示制度,对培训内容、培训任务、培训资金使用等情况全面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做到以培训项目定人员、定计划、定内容、定资金,保证了培训效果。实行培训补助资金报帐制度,确保培训教材、教师补贴等资金补助到位。三是建立培训工作考核机制。制定了新型农民培训标准,编印了新型农民培训读本,编制了“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学习手册》,把培训的一些书籍无偿发放到培训农民手中,让农民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对参加教育培训达到规定学时,经考核合格者,发放新型农民中职毕业证书,目前已有700余人拿到了证书。《学习手册》的成功运用,健全了农民培训评估机制,促进了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完善保障体系,夯实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基础。为确保新型农民培训有序有效开展,他们协调相关部门,加大了支持保障力度。一是建立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全镇新型农民培训经费一直按每次参加学习的学员每人补助50元,社区教育中心校专职教师办公经费足额下发。同时,镇政府统筹使用党员教育、老年教育、科技项目推广等经费,加大了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保证了培训工作资金足额到位。二是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学机制。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和个人参与新型农民培训,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新型农民培训以大力支持。三是建立舆论宣传的导向机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和微信群、QQ群、镇政府和社区教育中心网站等新媒体,广泛动员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对通过培训成长成才的优秀农民,他们还进行跟踪报道,从而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通过大力宣传学以致用的优秀农民的成功事例,促使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带动全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镇培训的10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中,创建种、养殖合作社75个,其中八里坊村王圣举百亩休闲观光果蔬自摘园年收入80余万元;尚庄村新春蔬菜合作社千亩设施土豆,每年收入500多万元。全镇20个家庭农场,其中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李路口村苏程100亩草莓种植),市级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万庄村黄骅165亩油挑种植、孔庄村军建135亩小麦种植、郭庄村家兴100亩油桃和鱼塘),参与土地流转面积达4500亩,对促进全镇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了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