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年内计划培育630名新型职业农民
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业特色。近日笔者从仙游县农业局获悉,日前,《2017年仙游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将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提出了计划全年围绕油茶、中药材、林下经济、地方特色产业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30人的目标,助农吃上“科技饭”,为全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今年仙游县重点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将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运行情况从现有的种植大户、农机能手、有一定经济基础、文化素质较高的返乡创业农民中遴选630个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培育对象年龄一般在18-55周岁之间。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该县探索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计划认定多家社会培训机构来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每人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或30课时,含实训考察),理论和实训时间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考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天,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提供教材、免费提供实训设备和耗材、免费提供食宿等,未提供免费食宿的可给予农民适当的补贴。
为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强化分类指导,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养和全程免费培训。培训中,该县将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突出分类指导,建立指导员制度,做到“一班一案”,并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培训内容要符合农民学员生产特点和学习规律,增加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课程,让新型农民学习掌握农技推广信息化知识和手段,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据介绍,目前,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已成立,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人社、林业、妇联、农信社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切实加强组织统筹力度。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以及农技推广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农技推广人员和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担任专兼职培训教师,建立一支培训专业与教师高效对应的师资队伍,还严格要求培训机构建立完备内业资料和台账,规范培训档案,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培训机构每班次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单,准确掌握每个班次的培训成效。此外,为规范培训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方案明确规定培训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培训的宣传、聘请授课专家教师、教材资料、场地租赁、到企业(基地)实训、现场操作实训、异地交流学习、证书制作、档案管理、下乡办班差旅,农民集中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以及培训后的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相关支出,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使用,不得用于“三公”消费开支,不得用于与培训无关的接待消费,不得用于发放农民误工补贴。
方案还提出职业农民获“认证”可优先享受政策扶持,接受各级政府的跟踪管理服务,但如有违法行为或不接受新型农民培育各项管理服务的,则会被取消资格证书。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种植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给予这些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更高的保障;优先享受上级部门下达的小额贴息贷款政策;优先享受政府出台的标准大棚搭建等有关政策;县里每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等级评定,每年给予评定为高等级的新型职业农民一定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