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走上创新经营之路
山东省威海市自2014年起实施职业农民培育项目,3年来共培育学员3600人,全市涌现出一批技术扎实、经营有方的职业农民。农家乐观光园、生态采摘园、现代种植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希望的田野上扎根成长,为威海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培训加服务
学习实践避弯路
7月11日下午,荣成市虎山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一批客人,在合作社理事长连建祝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参观了合作社的设施设备和新品种试验田,并举办了2015-2016级青年农场主学员后续跟踪服务交流会。他们就是威海农广校青年农场主培训的学员。
“青年农场主是我们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要参加我们职业农民课程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3年的跟踪服务。”威海市农广校校长姜海军介绍说。
3年跟踪服务期间,学员们除了坐在教室里听专家讲课,农广校还组织他们来到田间地头参与实践。从采摘园到家庭农场的建设,到合作社的组建经营形式,从大田作物、大棚作物到现代果园,农广校选取了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让学员们实地参观,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知识。
“今年我们组织学员到做得比较好的青年农场主家里参观学习,有什么疑难也可以提出来,专家给他们点评。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让学员们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姜海军说。
学员蔡建辉在文登老家开办了紫轩家庭农场,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从2015年开始参加威海农广校的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想学习先进经验。干农业如果只是在家闷头干,肯定是不行的。”蔡建辉说。
政策加引导
职业农民前景好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牵动三农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是一项确保现代农业后继有人的基础工程,是一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创新实践,更是一条富裕农民的根本之路。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等农业政策大背景下,威海市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积极行动,并获得良好的效益。乳山市格林弘卓农牧生态园在我省首推“富硒”蓝莓,被省富硒委批准确定为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还代表中国品牌走向联合国。荣成市华峰果品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起了现代苹果种植基地。
威海市自2014年开始实施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以来,已经培育学员36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学员1250人,专业技能型学员2350人。为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复员军人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威海市在2015年11月出台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对这部分人在农业领域从业和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给予不同比例的学费补助。对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当年转业复员军人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当年转业复员军人自主创业的,还将得到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补贴。
目前,威海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努力让农业、农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让职业农民成为大有作为受人尊敬的金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