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四川: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下“真功”

作者:周小龙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近日,四川省农业厅下发通知,明确2017年全省将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贫困地区符合条件对象优先纳入培育范围。(四川日报,8月14日)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农民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就业速度逐渐加快,留乡农民数量锐减、结构失衡、素质下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亟待解决。因此推进农民职业化,使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从业人员。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并且具有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优势,由此带来较好的经营效益,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农业的继承人。但目前受务农人员素质能力普遍不高、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要想真正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好,笔者认为还应在三个方面下一番真功夫。

  要在评审认定上下功夫。大环境下,从事农业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目前还有大量的存量人员,这一人群基数大,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要就是选好培育主体和对象,对其进行评审认定,分类培养。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认定管理办法,并明确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做到有据可依;要建立专业的评审团队,将那些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认真负责、廉洁公正,在农业农村领域有较深造诣,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的专业人士并愿意从事评审工作的专家纳入评审团队;评审认定过程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要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农业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受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组织实施等问题的困扰,培训工作还比较薄弱。因此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将本地有较强的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土专家”“田秀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不能只局限于各类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上。其次是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新型职业农民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和技术知识,因此在培训中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最后要创新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应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要在激励引导上下功夫。职业农民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职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引导更多群众投身从事其中。如可以在小额贷款、农业保险、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专项补助,根据评审认定不同等级发放相应的补助;对优秀的职业农民进行表彰奖励、宣传报道,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优先推荐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农民担任县乡“两代表一委员”,提升社会地位等方式,激励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能人、高校毕业生、家庭农场主等人群向职业农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