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县农广校以“配对”模式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4年以来,瓜州县农广校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本县蜜瓜、枸杞、设施蔬菜等主导产业,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为目标,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善制度、摸底调查、遴选学员、邀请专家、编写教材、筛选课程、完善资料等方式,采取“配对”工作模式,着力培育瓜州新型职业农民。
“配对”模式分为“摸底+回访”、“理论+实践”、“讲授+交流”、“本地+外地”4个“配对”模块,将每项工作分割开来,将相近的工作结合在一起,起到“增加力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一、“摸底+回访”,巩固培训成果
瓜州县农技中心通过“回访+摸底”的方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巩固培育成果、激发学员活力、遴选参训学员,为提升群众农业科技素质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深入广至、梁湖等9个农业乡镇,通过入户走访、现场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对往年培训的种植业学员进行回访培训,详细讲解了全县种植业发展趋势、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栽培及管理技术。针对温室管理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工作人员还向学员发放了《瓜州县日光温室生产情况记录本》,要求详细记录温室水肥、温室、湿度、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管理情况,为设施果蔬种植提质、增产、增效、增收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和培育全覆盖的目标和计划,工作人员又到既定的布隆吉、沙河、双塔、锁阳城4乡(镇)开展了摸底调研工作,详细了解种植大户、种田能手生产发展状况,为确定2017年遴选学员和培育内容提供了依据。目前,瓜州县农广校已完成9个乡镇的培训,既定4个乡镇于2017年完成培训。
二、“理论+实践”,加深培训印象
培训内容上,瓜州县农技中心采取“理论+实践”,以“摸底+回访”内容为基础,重点围绕本县特色产业、规模养殖、农业经济管理等内容逐年开展了蜜瓜标准化栽培、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设施西甜瓜标准化栽培、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控、盐碱地改良、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及案例解析、牛羊常见疫病防治、疫苗的保管与使用、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生猪饲养管理技术、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羔羊饲养管理技术、饲草现代化标准技术、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业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执法、市场营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经纪运作及相关业务讲座等通俗易懂的技术和知识,让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各项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按照培训要求,每年在课堂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赴瓜州特色作物示范园区,酒泉、张掖等地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开展观摩学习活动,邀请园区负责人现场讲解、介绍,学员现场提问,有力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巩固了学习成果,加深了学员的学习印象。
三、“讲授+交流”,拓展培训内容
在讲授方式上,每场培训都按照“讲授+交流”的方式。一是在讲师讲授完时,讲师现场提问学员,巩固学习内容,学员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提问讲师;二是在每场培训结束后,预留1个小时时间,学员针对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向讲师提问,共同研究解决对策,学员之间互相交流,将好的经验做法集中分享。“讲授+交流”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员的共性问题,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同时,讲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以特性问题为基础,拓展讲授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好地扩展了学员的知识面。
四、“本地+外地”,增长学员见识
在培训观摩学习地点的选择上,采取“本地+外地”的方式,按照“熟悉本地、了解外地”的原则,首先在本地开展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学员每年在瓜州、西湖、南岔、河东等蜜瓜种植乡镇,西湖、梁湖、广至等设施蔬菜种植乡镇,锁阳城、布隆吉等特色养殖乡镇,参观学习蜜瓜、育苗、养殖等示范园区和基地,邀请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作物(牲畜)新品种、新技术、存在问题、发展规划等知识。本地观摩学习结束后,又组织学员赴酒泉、张掖等地,参观学习了肃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泉湖万亩核心园、肃州区现代化养殖基地、肃州区祁连菌业专业合作社实训基地、临泽惠沃有机肥生产基地、临泽县沙河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临泽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介绍了设施农业和特色养殖等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和理念。
2014年以来,瓜州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连续开展三年,围绕蜜瓜、设施果蔬、甘草、棉花、食用葵、枸杞、畜禽养殖、合作社经营等特色产业举办培训班118场(次),外出观摩培训40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80名,辐射带动农户达3000名以上,全面提升了全县农民群众科技种田的意识,进一步加快了圈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