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为将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为强村富农的中坚力量,吉木乃县采取“选、育、用”三项措施,培育出一批爱农业、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
加强队伍选拔,让职业农民“多”起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寻访推荐活动,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对比台账、入户走访、谈话了解、征求意见等方式,初步筛选出500余名18—45周岁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退伍士兵、家庭农业经营人员、种养殖大户人员、合作社优秀骨干人员。通过村组推荐、乡(镇)初审、县级认定的方式,按照自身素质过硬、群众普遍认可、具有发展潜力等标准,对初步人选进行层层筛选把关,优中选优322人,根据个人特长,划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3类,按照“一人一档、一类一册”原则,逐人建档。
组织分类培育,让职业农民“强”起来。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设项目效益核算、合作社开办流程、团队管理等12门课程,增加生产经营型人才经营管理知识储备,同时,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生产经营型人才前往四川、上海等地交流学习98人次,进一步拓宽眼界,转变观念。各驻村工作队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举办农机修理、农机驾驶、养殖技术等培训41场次,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自身技能素质。各村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村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村级网格员等职务,引导社会服务型人才根据个人能力认领岗位,采取“1+1”帮带模式,将驻村工作队成员与社会服务型人才结成帮带对子,进行试岗培养,确保社会服务型人才在工作中认识农村、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实施产需衔接,让职业农民“动”起来。帮助生产经营型人才户成立农业、畜牧业合作社31家、村办企业11家,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入股合作社100余人,提供安保、运营、物流等岗位,实现劳动力转移300余人。统筹专业技能性人才,成立专业技能服务队,涵盖养殖技术、果树修剪、动物防疫等服务,与周边143家养殖、刺绣等合作社结成“一对多”技术指导对子,帮助小微企业、合作社克服因专业技术等问题造成发展停滞不前困难。按照政治过硬、组织放心、真抓实干、群众认可等标准,优选86名社会服务型人才,纳入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库,在村“两委”、协警、公益性岗位选聘时优先推荐,激发社会服务型人才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