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自主研发小型农机产品 培养乡村振兴技术人才

作者:田儒森 周旺泽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0日

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职业教育,越来越为更多人关注,也引起了诸多热议,为此,天眼新闻记者走进高校,实地探访“专业技能”实现就业的秘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稳,则基础牢;农村富,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创新“农教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贵州省农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近日,记者走进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机电系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看看学校的老师们是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学生队伍。

加强学生“耕读教育”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专业群人才培养

位于清镇市的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是贵州省唯一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隶属于省农业农村厅。学院主要培养农业、机电、经济、食品、药品、信息、建筑等方面高级技能型人才。

1672051107318876.jpg


2017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机电系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正式开班,当年共招收50名学生,如今已经突破100余人。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农用机械管理部门,拖拉机、汽车及农用机械生产及维修企业,从事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根据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需要,面向农场、农村承担一定规模的农机操作人员、机务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对高素质、高技能农机技术人员的需求。

提及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成长之路,该学院机电系主任杨光龙嘴角上扬,侃侃而谈。他说,从2017年招生的一个班,到现在的2个班,每一届学生都比较优秀,而且就业率高达95%。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以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为契机,聚焦贵州对现代农业和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科教融合”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装备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同时加强学生“耕读教育”,提高现代农业装备专业群人才培养与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的融合度。

近3年来,学院学生在贵州省职院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省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50人以上,银奖15人;全国三等奖3人。另外,师生共同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院级课题1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50余项,研发电动锄草机等小型农机产品3种并推广应用。

自主创新研发小型农机产品

解决传统的人力运输模式

1672051147394039.jpg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也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鼓励师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动对接和融入贵州省“三大战略行动”和贵州农机化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适宜丘陵山小型农机研发和推广应用、农机科技创新等,为贵州现代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和献力。

“我们用了一年半,终于研发出了一款运输车。”杨光龙教介绍,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丘陵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及应用,恰好我们贵州省属于丘陵山地,为了解决村民以前传统的运输方式,他和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自主研发出了一台名叫“丘陵山地林下食用菌种植运输车”,该车可以载重1吨,而且还能原地调头,村民只需要用遥控进行操作即可,大大减轻了人力运输的旧模式。

随后,杨光龙让一起研发的学生拿起遥控器进行了操作,在车身载重300多斤尿素的情况下,这台运输车不仅能爬楼梯、爬70度的陡坡,还能完成原地调头的操作,最重要的是,每遇到阻碍物时,运输车的四个轮子都不会悬空,且四个轮子都有独立的驱动模式。

在小型农机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对于可拆卸式林下生态鸡舍方面,该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们同样拿到了两个专利。

杨光龙介绍说,目前生态家禽养殖圈舍设计不合理,家禽病死率高;在防蛇、防黄鼠狼等功能方面缺失;生态家禽养殖圈舍在轮牧养殖中存在着,圈舍搬迁、拆装困难问题,长期定点养殖对生态破坏较大,与生态家禽养殖技术相矛盾;目前生态家禽养殖圈舍简陋,寿命短,常常需要维修,导致圈舍成本高,也不便于现代化养殖管理,基于这些短板,他们进行自主创新,修建了可拆卸式林下生态鸡舍,如今投入使用后,得到村民一致认可。

另外,近3年来,农业装备专业师生团队每年暑假还会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乡村田地间,同学们认真的帮助农户维修农机,回到家后,还会教村民们如何正确使用、如何避免意外伤害的理论知识,这些年来,同学们走过的村寨,都得到当时老百姓的称赞。

如何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学院多措并举效果显著

1672051190172865.jpg

那么,农业院校要如何培养好在校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如何让他们顺利就业?

杨光龙说,必须加大农技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把农机驾驶操作融入农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教学培养体系,必须鼓励引导大学生熟练掌握农机农业职业技能,搭建起培养农机化大学生后备人才的平台,学校要和农机企业、农场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学校的博士们要多往农村跑,学校的教师要多去企业,才能真正研发出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机装备。

为此,在学生就业方面,学院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学生就业质量工作:一是实现农业装备专业群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同频共振,推动解决农业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三是各方多措并举,提供就业帮扶指导,加强校企点对点岗位信息推荐;四是实现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持续拓展,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从近3年来看,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和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装备企业和各类农机合作社,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占比超过三成的学生升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