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让更多新农人逐梦乡村振兴大舞台

来源: 新华日报、江苏省教育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2日

夏日农闲季,“充电”正当时。日前,2022 年江苏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育暨休闲农业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校通过产业政策研读、农业品牌化路径、智慧农业应用、新媒体“三农”宣传等一系列课程及现场教学,先后为来自全省的20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带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前沿应用知识。

培养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命题,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作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近年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强化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立足苏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优势,打造出“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苏农模式”,先后为社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1.3万人次,助力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逐梦乡村振兴大舞台。

做好顶层设计

打造高品质教育培训体系

这个暑假,苏州农职院的不少老师把日程安排得很紧凑。作为学校全日制学生的专业课老师,他们还兼任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导师,趁着假期,大家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做好学员回访,开展进一步指导工作。

“农业高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输送各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其中重要一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苏士利表示,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除了抓好校园日常教学,还必须立足苏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发挥学校各类平台特长,让职业教育的优势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深度赋能。

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在传统农业生产技能为基础的条件下,注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与培训,把专项技术、技能与日常农业生产相结合,明确引导培育对象学习的目的性和前瞻性。同时注重对高素质农民综合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之成为一方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管理者。

明确培养什么样的高素质农民,还要打造一个高品质教育培训体系。苏州农职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秦培亮介绍,为了抓好教育培训工作,苏州农职院首先遴选一支由副高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师资队伍,还坚持每年更新一次社会培训师资库。其次,学校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召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咨询论证会,邀请各相关单位代表前来参会,就培训课程、授课专家、培训时间、初步安排、培训形式、学员遴选与组织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以此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一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组建班级、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论坛讲评、考试考核、跟踪问效、科技帮扶等七个培训环节开展,依托‘云上智农’、‘农技耘’APP,形成了线上线下两手抓的同步培训模式。”秦培亮说。

作为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管理领域的研究专家,苏州农职院经管学院老师焦祥也是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导师之一。“发展有机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新抓手,但不少农民朋友对此没有系统认知。”焦祥说,通过培训,让许多农民朋友系统性学习国家在有机认证方面的相关规则和程序,更重要的是掌握前沿管理、运营有机农产品的办法,实现转型增收。

该校园艺科技学院副教授李慧敏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农业、蔬菜绿色高效栽培,作为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参与者,在她看来,培训不仅要让农民掌握知识,更要把农民的诉求和困难收上来,把最新的产学研成果精准落到田间地头。“一线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十分渴望,仅通过我们的讲解分析远远不够,还要帮助他们对接一些产业资源,比如把优质种苗直接交给他们种植,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

扛起为农使命担当,践行兴农初心使命,苏州农职院还利用继续教育学院把农民培育的对口支援、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自2018年开始已经逐步开展中西部培训合作,成功与贵州、陕西、山西等地对接,为当地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设置,开展品牌建设、农技人员能力提升、高素质领军人才培育、技术骨干选拔等针对性特色培训,为当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全面迈进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抓好现场教学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实战能力

盛夏时节,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冯梦龙村苏州忆乡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蓝莓园里,一片丰收景象。“5月到8月正是蓝莓上市的季节,最近暑假期间,前来采摘的游客也不少!”看到记者到来,公司负责人李志峰打开了话匣子。

2016年,李志峰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冯梦龙村,成立忆乡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蓝莓、彩色苗木以及盆栽种苗的研发、培育及销售。

“现在搞农业,不再只是传统的种地,技术、经营、管理、销售等各方面都大有文章。”李志峰介绍,落户当年,他就参加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顺利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在学校的长期支持下,李志峰的基地已扩大到150亩,超过30个蓝莓品种在这里培育。同时,基地也成为苏州农职院的农民田间学校,一批批新学员被带进来,向他学习,他自己作为专家也经常被请进课堂“传经送宝”。

苏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高,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在抓好理论授课的同时,学校围绕各地区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应用优秀教育培训资源,打造从课堂到现场的立体化培训场景,为学员们提供了现场观摩、开拓眼界的机会,增强实战能力。

“我们加快遴选一批像李志峰这样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充实完善培育师资库,致力于打造精品培训班,瞄准地方产业难点对症下药,解决实事。”苏州农职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负责人王勋介绍,学校已先后与无锡、宜兴、溧阳、太仓等一批苏南地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合作,建立培训基地,通过强化田间学堂功能,每年组织3000多人到相关基地学习交流。

看技术、看产品,更要学模式、学理念。位于苏州吴江震泽镇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首个蚕桑主题生态园,这里结合蚕桑衍生品开发及蚕桑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了一个集农业示范、蚕桑科研、文化科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也是苏州农职院的农民田间学校。

“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特别是有了一定经营规模的涉农企业,我们打造了一系列现场课程,让大家在参观感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同时,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运营理念介绍给大家。”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副总经理金晓春介绍。

让龙头企业发挥更大带动作用,助力更多农业企业成长为“龙头”。针对苏南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产业优势,学校除了面向基层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展开知识技能培训,还创新模式,打造经验交流、接洽合作的平台,助力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服务当地的就业、农业转型等。

服务全生命周期

让更多新农人走得更稳更远

走进位于相城区漕湖街道倪家湾水之田特色农业基地的智能温室,高架培育的番茄、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红的、黄的、绿的……像一串串灯笼挂满枝头。“温室可实现智能调控温湿度和灌溉,7000多平方米的种植面积,正常2到3个人就可以打理得过来!”苏州漕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蓉蓉介绍。

眼前这个“90后”姑娘,是苏州农职院的毕业生,2015年来到漕湖后,已在农业生产一线拼搏了8个年头。除了自己潜心钻研果树栽培技术,更让姜蓉蓉欣慰的是,自己的一路成长,也得到老师们的保驾护航。

“学校老师不断将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理念输送到田间地头,还把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地率先进行了推广和示范。”姜蓉蓉介绍,工作后,她还回校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基地首创利用废弃岩棉种植草莓、南瓜、西瓜均获得了成功,草莓、西瓜、小番茄还获省、市级评比金奖,还成为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相城推广示范基地示范点。而她所在的漕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7名年轻新型职业农民。

“不管是学校的毕业生,还是参加培训的学员,我们都尽最大可能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实现培训一个、扶持一个、成就一个。”秦培亮介绍,通过跟踪服务团队,学院定期到学员基地走访,为学员持续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创业兴业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同时,对反馈回来的跟踪调查信息进行整合,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方法等,确保后期持续发力,将培训效果发挥到最大。

“得益于学校的培训,我们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畅。”昆山沁浩枫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玉凤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沁旨庭”牌大闸蟹品牌创始人,她在农职院专家指导下潜心钻研,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通过积极传授“蟹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获评昆山“十佳匠心农人”。

“确保后期持续发力,将培训效果发挥到最大,助力传统农民向高素质农民顺利过渡。”苏州农职院副校长谭丽春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高素质农民培养体系改革,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环节,按照农业产业类别、产业经营发展阶段,开展多类别、多层次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培训,以实现因人而异、精准精致、全时全效的培训模式,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