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解码“新农民”的成长故事

来源: 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2日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近年来,河北省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新型职业农民,可理解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他们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上有何过人之处?近段时间,记者调研采访了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不同领域的“新农民”,以期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为培育更多的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借鉴。

1690511940864764.jpg

近日,高锋在大棚里查看黄瓜长势。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潘文静摄

新技术加持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7月7日上午9时许,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在农场主李永平的指挥下,一台大型四轮喷药车驶入玉米地喷洒除草剂。

“今年种植了1500多亩夏玉米,目前夏玉米出苗,需要除草,使用喷药车可以减少人力,提高除草效率。”李永平表示。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李永平近些年购置使用的农业现代化机械可不只大型四轮喷药车。

在田地附近一间仓库里,植保无人机、灭茬起垄机、微喷带等各式农业机械整齐堆放,可服务耕、种、管、收多个环节,科技感、智慧感十足。

“多亏了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石家庄市人社局、鹿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加强对‘新农民’的技术指导,让我们掌握了许多新农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到这么智慧的耕作方式。”李永平说。

今年1月1日,46岁的李永平收到中级职称证书,成为石家庄市首批拿到中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他告诉记者,评职称让广大“新农民”感到“农业生产有奔头”。

父辈们常讲“脚上泥多,田里不愁”,只知种地要吃苦出力,不懂得科技兴农。李永平说,2015年他流转土地200亩,注册永飞家庭农场,决定转变传统农作思维和方式,走科技引领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之路。时值石家庄市鹿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试验田,他拿出100亩地申请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李永平大胆使用土壤检测仪、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业机械,种植藁优2018、石农086等农作物新品种,采用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建立起农产品全过程可查的质量追溯体系。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小麦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每亩地节本增效280元。

如今,永飞家庭农场已拓展耕地至2000余亩,为周边农户树立了实实在在的榜样。广大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愿望越来越强。李永平专门成立了技能培训中心,帮助农户提高技能水平,实现智慧种地、科学种地。

截至目前,永飞家庭农场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余种,年均培训农户500余人次,累计带动农户增收110余万元。

1690511980800103.jpg

近日,高锋在大棚里查看甜瓜长势。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潘文静摄

新理念赋能

新鲜蔬果“牵手”社区团购

6月15日5时许,邢台市南和区万客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农户正在忙着采摘蔬果: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甜瓜……刚摘下来的新鲜蔬果立即装箱装车运往邢台市区。

“我们根据订单早上采摘,在当天12点前配送到客户家中。目前,合作社种了128个蔬果大棚,社区团购涵盖邢台的54个小区。”合作社负责人、河北近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锋告诉记者。

今年41岁的高锋是邢台市人,自打29岁一头扎进种菜的事业里,已经从一个“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的城市小伙儿,成长为精通设施蔬果种植和电商销售的“新农民”。

在2011年创业之初,高锋瞄准了特菜,种植出飞碟南瓜、迷你黄瓜等外观新颖的蔬菜。可他光顾着埋头种了,忽略了市场销路问题。生鲜的存放周期很短,眼看着菜一点点烂掉,他只好送给亲友。

痛定思痛,高锋开始解决销路问题,他投资10余万元开了一家社区生鲜体验店。同时,他和销售人员奔走于各个社区、连锁饭店和企事业单位,实行会员制销售,打造“近心农业”绿色蔬菜品牌。

为了加强学习,高锋每天关注新闻报道,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同时,他订阅了农技书籍,坚持记笔记、摘要点,并和实践有效结合。他找准了“绿色蔬菜+特菜”这一细分市场,突出特色,创新销售,避免了传统蔬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直接提升了经济效益。草莓西红柿、水果黄瓜等特菜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

确保蔬果品质,高锋高薪聘请技术员、农业专家。合作社种植出的番茄、黄瓜、甜瓜在河北省精品蔬菜评选中获得“河北省番茄大王”“河北省精品蔬菜”“河北省甜瓜大王”称号。

“会员制销售其实就是社区团购的雏形。后来电商销售、社区团购兴起后,我们迅速跟上形势,大力发展社区团购这种新零售模式。”高锋说,通过物资供应统一化、种植流程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等措施,促进蔬果产业规范化发展,“近心农业”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线上销量不断攀升。

目前,万客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15个家庭农场种植蔬果超8000亩。合作社以蔬果种植为载体,将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带动2400户农户投入现代农业生产。高锋还成为了南和区农业农村局“高素质农民培育送教到基地”活动的实践课讲师。

在高锋看来,“新农民”要将新理念融入农业发展的新实践。下一步,他计划引进高价值新品种,按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同时,与三产融合发展,通过采摘、团建等方式,让客户更直观了解基地情况及蔬菜生长过程,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品牌口碑。

新管理增效

助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18日10时许,保定市博野县兴农奶农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牛舍里,一头头奶牛或埋头吃草,或躺卧休息,或悠闲散步。与传统牛舍不同的是,这里的工人非常少。

“整个合作社占地140亩,奶牛存栏1800头,目前只有48名员工。这多亏了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养牛效率。”吴秦说。

34岁的吴秦是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名大学生返乡创业者,拥有畜牧师中级技术职称。在吴秦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青贮窖、草料库房、挤奶厅等区域。青贮取料机、TMR全日粮饲料搅拌机、撒料车等设备齐全,2人即可完成全场奶牛的全天饲喂;在阿菲金并列快放式挤奶设备的协助下,4名挤奶工3小时即可完成680头泌乳牛单顿挤奶;每头奶牛的前腿绑有一个计步器,详细记录奶牛步数和日产奶量,可随时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吴秦表示,相比传统粗放型饲养管理模式,合作社不断提高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助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父亲在2005年流转土地13亩,建立了县里第一个泌乳牛存栏130多头的规模奶牛场,但由于缺少技术、管理粗放,奶牛场效益低,甚至一度亏本。”吴秦说,2009年,他从河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正式挑起了家里养殖业的大梁。

吴秦对奶牛场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造,带领乡亲们成立了兴农奶农专业合作社。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帮扶指导下,引进现代化饲料制作和营养管理技术、疾病和生鲜乳快速诊断技术、现代犊牛饲养技术,制定了饲养管理制度、鲜牛奶生产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生产管理规定,合作社的工作环境、卫生条件以及牛奶的品质得到较大提升。

在吴秦的提议下,合作社建立起抗生素检测制度,抗生素超标的牛奶坚决不上交奶站。当年,合作社被伊利集团吸收为定点奶源基地,目前每年输送优质牛奶8500吨。

“当下,我国奶牛养殖依然处于种养分离的状态,即‘种地的不养牛,养牛的没有地’。种养分离除了造成青贮玉米、优质牧草需要外购之外,更大的挑战是造成了粪污消纳的压力。”吴秦告诉记者。

2015年,吴秦开始钻研种养结合下畜禽粪肥还田技术,流转附近土地1300亩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玉米全部制作青贮饲料。同时,通过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区粪污经过干湿分离机干湿分离,二次发酵好的牛粪回填奶牛卧床,湿液进入氧化塘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牧场对周围环境无污染。2020年,合作社享受到一次性粪污资源化利用补助资金60万元。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型职业农民,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吴秦说。(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解楚楚、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