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 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广西农业学校,创办于1942年,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首批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牧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学院分为“一校两区”。现校区位于南宁市大学东路176号,占地面积46公顷,建筑面积20.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61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498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7772个,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新校区位于南宁市大学西路北面、鹏飞路东面,占地面积33公顷,目前正在设计建设中。

  学院设有生物技术系、园艺工程系、动物科学技术系、食品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商贸管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系8个教学系,开设有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文化教育等8个专业大类,共44个专业(含12个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近7500人,其中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数占42%,农类专业学生数超过在校生数的50%,是全国保持涉农专业比例及涉农专业在校生比例较高的农业高职院校之一。拥有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5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市场营销、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6个专业和12门主干课程被确定为自治区特色专业和一体化课程建设项目,其中种子生产与经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个专业获“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立项建设。畜牧兽医、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食品加工技术、市场营销、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6大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覆盖广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加工、农产品流通领域。拥有《果树生产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食品工程操作单元》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果树生产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食品工程操作单元》、《食品工艺》、《管理学基础》、《植物细胞工程》、《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食品分离纯化技术》、《植物与植物生理》9门广西高校精品课程。

  学院建设有现代园区示范型、有限公司经营型、教学工场研发型、基本技能训练型等多种模式的教学实训基地共计18个。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思路与应用特点。有6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有集引种试验、生产示范、技术推广、教学实习、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八桂田园),学院在校内建立了4个有限责任公司,既为教师开展科技服务、也为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学院与105家农业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学院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牵头组建由39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广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区内外龙头农业企业合作共建了14个学生社团。实行“二内三外制”、“三阶段四循环”、“三方向四轮动”、“四段式三平台两融合”等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办学空间与途径。

  师资力量

  院现有在职教职工453人,其中专任教师312人,博士3人,研究生127人;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73人,“双师型”教师120人。有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专业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获“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2人,广西先进工作者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农业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职业能力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则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先后制订出台了73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竞赛、评教评学、教学检查以及教学科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主动发挥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以校政(政府)合作、校地(地方)合作、校企(企业)合作、校校(大中专院校)合作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学院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广西扶贫培训基地、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多年来承担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妇联、自治区农业厅等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扶贫培训,共培训各级各类农村基层干部12000多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军人、农民等20多万人次,获评为“广西百万农民党员和千万农民大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在开展“三对创新行动计划”中,学院2007~2009年连续三年获“全区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一所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学校。

  科研成果

  学院科研成果显著,共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3项。其中,“籼型杂交稻研究利用”获国家科委授予的特等发明奖,“全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考察和搜集”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学校培育的玉米良种南校8号、11号、花单1号,在我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9个,地厅级科研项目9个。2002年以来,我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达67项,取得科研成果27项,育成的玉米优良品种“南校15号”、“南校18号”、“南校968”、“南校9665”等深受农民欢迎,呈现出巨大的推广潜力与发展前景。由覃国森副教授主持的《关于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问题的研究》教改项目2005年荣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

  2002年升格以来,学院承担省部级项目102项,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项目27项,在玉米、水稻、西甜瓜类育种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水平处于广西前列;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人文社科项目共75项。学院作为成果独立完成单位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作为成果参与单位获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教师参与外单位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通过省级审定玉米新品种10个、水稻新品种3个、西甜瓜品种3个,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3个,作为独立承担或第一单位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南99”的选育与应用》、《香蕉果酒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等5项成果,以及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4项成果通过广西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2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其它教学成果奖40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它课件奖28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395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90篇,被SCI收录6篇,EI收录2篇,ISTP收录1篇;全国性论文评比获奖45篇。教师担任副主编以上出版教材、著作136部,其中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6部,《畜牧兽医综合技能》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生物分离技术》等3部教材获二、三等奖,获学会教材奖励8部。2012年11月学院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第二批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玉米良种培育中心”。

  实训基地

  建有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生物组织培养中心、玉米与水稻育种中心、科研食品厂、养殖示范场、亚热带果树标本园、园林花卉苗圃、燎原农业科技开发服务公司等60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各学科技能实训需要。其中投资2700万元与农业厅合作建成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是广西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已接待中外参观者达30万人次,成为集生产科研、教学实习、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广西现代农业的展示基地。

  学院荣誉

  学院是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单位、全区农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卫生优秀学校、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第一批自治区“和谐学校”等数十项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具体荣誉请看“学院概况”右侧的“学院荣誉”)。

  交流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东南亚各国建立起“东南亚农业职教交流网络”。先后派出20多名专业教师到日本、美国、冈比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留学、考察研修或技术指导,邀请外国专家到校讲学、交流。1992年开始与越南农业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发展友好关系,承担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教育走出去”战略项目,先后为越南培训农业技术人员37期715人次;与老挝农林部签订了《关于农业合作的协议》,并在老挝获得了60公顷土地的20年无偿开发权,开始建设中国果蔬新品种试种基地;在印度尼西亚的北苏拉威西省TOMOHON市协助LOKON中学兴建一所大专层次的农业职业院校。

  2002年学院被国家农业部正式确定为“实施农业科教‘走出去’战略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分别在越南、印尼、老挝、缅甸等国家建立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特别是在老挝建立的1000亩的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深得老挝国家政府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2012年9月,我国农业部在这一基地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这是我国政府承诺援助东盟国家20个农业试验站中第一个挂牌成立的试验站。学院自主培育的杂交玉米、水稻品种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HK4杂交玉米品种是目前我国唯一进入越南国家农作物品种名录的玉米品种。近3年先后承担国家农业部、国家商务部、自治区政府与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合作、开发及支持项目,计有老挝百万亩粮食开发、柬埔寨百万亩粮食开发、斐济水稻支持等项目。此外,学院正在开展承担国家商务部斐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学院还先后与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家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已派遣留学生1000多名。为东盟各国和部分非洲国家举办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学员3000多人。2012年7月国家农业部在我院正式挂牌建立了“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为学院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和技术人员培训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也使学院创出的“东盟特色”的办学品牌和办学亮点更加突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实施国际开放办学卓有成效的为数不多的学校之一,学院这一特色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写入了国家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之中,使学院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招生就业

  学院以广西生源为主,面向全国招生。截止2005年7月,高职在校生4529人, 其中三年制高职生3909人,3+2五年制高职生620人。学院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39%,2004年就业率为96.22%,2005年就业率为97.91%。

  2002年以来,学院被批准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广西扶贫培训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区农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