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享三项政策扶持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考试和实践考核,我终于拿到证书了! ”去年年底,含山县环峰镇刘武村的赵其胜从当地政府领取了一本红色的证书,从此多了一个新身份——新型职业农民,他是安徽省去年新认定的一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之一。
认定17946名新型职业农民
去年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省民生工程的启动之年,农业部又将安徽省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8个整体推进省之一。
记者了解到,2016年,安徽省整合资金1亿元,在全省91个农业县(市、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安徽省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108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51人,专业技能型5013人,专业服务型15027人,农业电商人才10017人。积极开展认定工作,截至12月底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7946人。
为强化培训效果,安徽省对培育形式进行了创新。比如实行 “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强服务”的培育形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 “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此外还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合肥农交会现场进行培训。
职业农民获三项政策扶持
在安徽省,现有农业优惠政策和项目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扶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跟踪服务。建立每名新型职业农民由一名农技人员跟踪服务3年以上制度,为其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二是加强项目扶持。加强与国土、财政等部门合作,优先将高标准农田整治、农业贷款、农业保险、购机补贴等农业项目和惠农政策优先落实给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强金融扶持。会同中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出台文件,推出完全‘信用’支持举措,即银行根据资格证书,在符合相关产品授信要求的情况下,先期给予5万元的信用额度,后期视情况予以提高。 ”据省农委科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安徽省已有8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成功申领贷款近1亿元。
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
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土地流转速度,还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安徽省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1562人,人均耕种面积276亩,累计流转耕地1423.1万亩,占全省流转耕地面积(2921.9万亩)的48.7%;从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占比近30%,他们通过培育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大大加快了传统农业生产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深度融合,拉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