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型职业农民“有奔头”

来源: 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5日

  怎么当上“职业农民”?

  ——今年全省计划培育5万名职业农民;可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名,培训和考核均免费

  “李典中,不像农民! ”在繁昌县平铺镇,十里八乡的人都这么评价。“水稻田里养龙虾,养鱼的池塘里架起光伏板搞发电,亏他想得出来。 ”说到李典中,上了年纪的老庄稼把式不停感叹。

  4月18日一早,李典中就忙着组织捕捞龙虾。 “2000多亩一季稻要到6月份才插秧。过去农闲田都空着,2015年开始搞稻田养虾,每亩龙虾纯收入2000多元。 ”李典中说,这个时节龙虾价格高,每天能捕捞1500斤左右,收入近3万元。

  去年,李典中通过了职业农民认证。 “我是农民出身,现在还是个从事农业的农民,但这个‘农民’不是身份,是我的职业。 ”李典中说,现在搞农业,不能像过去只知道埋头种地。想致富,还要开阔思维,搞多种经营,学会跟市场“打交道”。

  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4月17日,我省启动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按计划,今年全省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0人,其中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1600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8400人。

  农民种地,为何还要培训认证?“一方面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谁种地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民素质提出新要求。 ”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说。

  当前,农业遭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约束趋紧。与此同时,以“互联网+农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农业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拓展与深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推进。“不能指望‘3860部队’承担这些重任,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 ”周世其说。

  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这需要扎实的基础,职业农民的备选对象必须是农业经营的行家里手。 ”省农委科教处处长张泽坤表示,我省要求生产经营型要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为主体;专业服务型要适应农业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的需要,重点培训农机、统防统治、动物防疫、农资经销、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服务人员。 “可以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名,参加遴选、培训,经考试合格就可以成为一名职业农民了。 ”张泽坤特意强调,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免费的。 2014年至2016年,全省培育了近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体面”从哪里来?

  ——依靠科技节本增效;善于从事市场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收入超城市白领

  眼下,正是春茶集中上市的时节。在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汪家桥村,20多岁的青年农民黄涛每日忙碌。跟一般茶农不同,黄涛是一名职业农民,这让他与做了一辈子茶的父亲有很大不同。

  “我爸做茶按传统经验搞,我根据市场需求革新。拓展了微商等新的销售渠道之后,常常茶叶还没做出来就被订光了。 ”黄涛说,从学校的茶专业毕业后,他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育,开阔眼界,学习了茶园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一直以来,猴魁只做绿茶,浪费了不少资源。所以我研发了‘魁里红’红茶,提高亩均效益,今年夏天就能上市。 ”黄涛说,虽然是农民,但他年收入有近50万元,“收入高,农民才有体面。 ”

  “农民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进而影响效益。 ”张泽坤说,职业农民普遍收益较高,前景光明,改变了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

  据省农委调查,去年我省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中,粮食生产类11891人,人均耕种面积259亩;园艺等经济作物生产类4449人,人均耕种108亩;畜禽水产类等5692人,人均养殖5463头,养殖水面27.3亩。

  记者留意到,虽然这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扩大。 2016年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11720元,城镇居民为29156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其打造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因为致富能力强,新型职业农民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泽坤介绍,去年我省要求每个职业农民都要结对帮扶贫困户。目前全省两万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与81423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助力产业扶贫。

  职业农民为何收入更高?张泽坤分析,职业农民一般都经过初中以上教育,加上系统培训,对农业发展有新观念、新思路。 “职业”意味着他们更愿意加大投入,应用新技术,善于从事市场经营。提高收益的同时,这也在重塑农业。

  加大投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生产型职业农民重视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条件。马鞍山市新型职业农民陶功臣告诉记者,他自筹150多万元,对承包的2000余亩土地进行平整,修建中心机耕路,开挖沟渠,新建排灌站,做到田成方、路成行,“我干农业图的是长久受益,所以这些投入都是必需的。 ”

  去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崭新的经营方式还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育获得新理念、新知识,大大加快了传统农业生产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深度融合,拉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性。

  在宁国市,90后职业农民胡慧玲创办家庭农场,建立生态白茶园125亩,同时在林下放养土鸡,大力发展“鸡—沼—茶”循环经济、“农家乐”休闲旅游餐饮等,年经营收入30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中,从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占比近30%。 ”张泽坤介绍。

  如何留住“新农人”?

  ——“扶上马,送一程”,加强政策扶持,让职业农民在更广阔领域成长、向更高层次发展

  虽然春茶不愁销售,但厂房的事让黄涛头疼。 “300多亩新茶园明年就能开园了,加上现在已有的400亩茶园,规模扩大,需要盖个新的炒制厂房和仓库,但建设用地指标批不下来。 ”黄涛说。

  黄涛遇到的是个普遍难题。记者发现,职业农民在从单纯的种植业向加工业、服务业拓展,延伸链条时,都会遭遇用地政策、金融服务等难题。专家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而不是“培训”,就是要长期跟踪和扶持。 “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是技术传授,更要在产业扶持上下功夫。”张泽坤说。

  “学到的新东西要落地很难,期望有关部门帮助职业农民解决更多发展中的困难。 ”芜湖县六郎镇农民许腾龙告诉记者,他现在重点搞食用菌,碰到用地、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很多困难。

  专家强调,培育职业农民不等同于以往的农民培训,是升级版而不是加长版,应通过政策倾斜、税费优惠、贷款扶持等措施,让职业农民在更广阔的领域成长,更高层次上发展。

  “政策扶持是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积极出台新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周世其表示。在产业扶持上,我省将整合涉农项目,引导各级各类农业项目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逐步形成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产业促进职业农民队伍壮大的相互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

  在政策上,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职业农民流动。引导农村土地优先向职业农民流转,支持和帮助职业农民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打造特色品牌。

  “省农委将通过和中国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引导小额贷款,提供贷款担保等,为职业农民提供财力支持。 ”张泽坤透露,今年还在阜阳市颍州区、六安市金寨县、芜湖市南陵县开展职业农民专项激励计划,解决经营主体的实际问题。

  ·编后·

  “新农人”领头共致富

  提高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

  当前,家庭经营性收入依然占农民收入大头。进一步释放务农增收潜力,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需求安排生产,提供更为市场接受的农产品。新型职业农民素质高,头脑灵活,懂技术,善经营,获得不菲收入;普通农户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抱团闯市场,也取得更好效益。

  需要看到,新形势下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加速,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释放着新的增收空间,也对农民素质、农业经营方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适应这些要求,抓住这些机遇,就能乘着信息时代的东风,让农民的腰包快速鼓起来。反之,跟不上市场要求,继续“脸朝黄土背朝天”按部就班种地,只会越种越“贫瘠”。

  适应发展新要求,要继续抓好职业农民培育,尤其是提高他们从事市场经营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市场 “淘金”的领头羊。更多的普通农户缺技术、缺资金、缺品牌,他们要提高收入,就得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抱团闯市场。要加强合作社建设,提高合作社的服务和带动能力。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龙头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分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