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河南:数字“村风”变 “初心”荟乡村

作者:彭华 杨 波   来源: 央广网河南分网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5日

初心不改不忘来时之路,饮水思源不忘老区人民。”革命苏区、老区挺起新中国的脊梁、新时代的精神。脱贫攻坚,打赢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凝聚了“初心”,传承着精神,焕发着生机,担负着使命奔涌而来。河南杞县付集镇吕寨村用数字记录着老区脱贫故事,用温情“村风”传承“初心”永不褪色的力量。

453.jpg

党员干部重温入党宣誓(央广网 杨波 摄)

据悉,付集镇吕寨村是红色老区之一。目前,辖三个自然村(前吕、后吕 和乔寨村)。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484人。2018年8月初,张振龙受组织安排任吕寨村驻村第一书记。

凝聚党建堡垒 寻求出路

据介绍,驻村伊始,张振龙通过入户走访和交谈获悉,村党建阵地老化严重,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人居环境差,红白事及陋习突出,村集体经济空白。同时,底子薄、基础差,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存在的各类短板摆在张振龙和村两委干部面前。 对此,张振龙与支部书记石继伟等党员干部形成共识,定下“对症治疗下猛药、扶贫不扶懒、扶贫先扶志和智。”发挥党建凝聚力量的工作思路。

“没有一支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干好各项工作就无从谈起。”张振龙如是表示。建立党员微信群、宣传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村党员3次不参加组织生活的,要到镇纪委报道学习党章,学习考试合格经领导同意,方可正常参加村支部学习生活。

通过系列教育学习整顿,党员士气大振,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对此,双目失明的70多岁老党员李清林深有感触,并义务成为给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传统经典故事的佳话。

454.jpg

村干部及村民代表探讨乡村经济(央广网 杨波 摄)

数字“村风” 记录变化

“改善村容村貌、围绕农字打造特色农业、改变陈旧陋习、脱贫攻坚,奔小康,建设美丽、和谐、生态、宜居、平安吕寨一个都不能落下。”河南杞县付集镇吕寨村用数字记录了自己的变化。

目前,该村三个自然村架设高音广播20个、小学两所,幼儿园两个,标准化卫生室一个,小型超市5个,15条水泥公路,一条通村柏油路,路灯325盏,电力设施共有变压器13台,9000米低压线路和2900米高压线路。同时,安全饮水入户百分之百,有线电视覆盖率百分之百。

“党员有了活动室,村里有腰鼓队、广场舞、扶贫项目有贷款、贫困人口有政策,集体项目一个接一个,村里一天一个样的在变化,这些不是天天看着发生的事,说出去自己都不信。”村民如此称。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坚定用扶贫统一思想,用党建凝聚力量是吕寨村的重要“法宝”。 据介绍,目前,吕寨村大蒜常年稳定种植面积在2000多亩,除了计划建2000吨冷库两座外,村里“一红一白一绿一香”特色产业已展示出乡村活力。

“一红”就是打造红色吕寨魅力老区。当前,吕寨村为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利用吕寨村商登高速公路两侧各100米近五百亩绿化带,兴建水东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豫东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发祥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亮出吕寨村红色旅游名片。

“一白”,打造特色种植业双孢菇。该特色种植业双孢菇园区内已吸纳入股贫困户84户,带动劳动力就业160多人。

目前,扶贫产业园区已建菌种车间2000平米,菇棚106座占地110亩,配套保鲜库32门的基础上,将建成豫东最大的双孢茹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并成为该村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的一张名片。

“一绿”,发挥交通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打破常规种植,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着力打造一条绿色菜篮子基地。

“一香”,深度挖掘当地三百多年的酿酒史,打造扶持“国宾”酒业品牌。

同时,吕寨村充分起结合当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利用红薯种植面积大的特点,做深加工,加工成粉条销售,办粉条加工厂,预计带动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200万元兴建的吕寨村水东革命老区休养中心,未来,将成为乡村振兴解决就业、观光、养老的阳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