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普洱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7日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解决农村集体“无钱办事”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普洱市各地采取建强基层组织、健全制度措施、盘活资产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示范引领等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六顺镇:建立“五型”利益联结机制

近年来,思茅区六顺镇坚持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建立村集体、村民、第三方等多方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型、物业经营型、资源拓展型并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有效提升了全镇集体经济收入和基层群众收入。

“资产出租”契约联结。以资产租赁形式获得资金收益。炮掌山村、南邦河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村党组织+企业”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标准厂房形成固定资产,并通过资产租赁经营、分红收益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两个村每年租金收入分别达到16万元、15.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保障。

“让利优惠”长效联结。在“让利于民”中实现收益。南邦河村积极拓展“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与思茅区惠丰测土配肥中心约定,在全镇范围内,农户购买中心肥料每包优惠10—15元,村合作社每包提取村级集体经济2元,据估算,全年让利农户将达2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增加5万元左右,实现农户得实惠、村集体有收入、企业增销量。

“订单产销”兜底联结 。以订单形式确保农户产销不愁。官房村、南邦河村、团结村、高笕槽村、嘎里村种植姬松茸、黑木耳和滇红花,均以“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签订回收协议,2021年8月至今,共实现订单销售农产品301万元,解决了农产品售卖难问题。

“技能服务”保障联结。向农户提供“技能服务”以节省成本投入。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8名镇级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食用菌、茶叶、咖啡等种植及生猪、肉牛养殖技术实地教学,5家企业派出技术员蹲点指导20余次,有效解决了农户生产技术落后问题,可节省农户成本投入30万元。

“产业带动”共享联结。着眼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新生产业稳步发展,凸显带动效应。2021年,官房村党总支以“资金+技术”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姬松茸,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72万元;2022年,官房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村集体及农户目前共搭建种植大棚67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通讯员 张娣)

磨黑镇:积极发展雪茄烟产业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以“三个一”模式,大力推进雪茄烟产业在磨黑镇“落地生根”,进一步增加村民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整合三级力量,破解一个机遇瓶颈。以“党委统筹镇帮村、互帮互助村帮村、党组织引领村帮户”的模式,整合镇、村、农户三级力量,全力推动产业型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种植雪茄烟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今年以来,磨黑镇以“政府发动、村组牵头、烟草协助”的方式,充分发挥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的带头作用,有效盘活农村土地、人力、机械等资源,积极解决种植主体发展困难、核心烟区规模逐年萎缩的问题,抢抓时节,全力以赴做好雪茄烟移栽、管护工作。目前,全镇750亩雪茄烟将迎来采收。

强化三级保障,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采用“党建+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以党建活动为抓手,联合烟草公司和合作社,为村集体和烟农们提供组织保障。烟草公司严格按照科学种植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对使用的肥料、农药、薄膜种类和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专门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雪茄烟种植、收割、分级晾晒等技能培训,在生产环节为烟农提供技术型“一对一服务”。此外,磨黑镇大力创新生产方式,引入无膜种植技术,在磨黑镇团结村开展10亩雪茄烟无膜种植试验,在实践中探索新型有效的种植模式。

推动三方共赢,搭建一个创收平台。以雪茄烟产业为基础,为农户搭建新的创收平台,让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过渡,逐步改变脱贫户、监测户的精神面貌,构建农户、村级集体经济和乡(镇)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雪茄种植基地落户磨黑镇后,带动本地300余名群众就业。同时,雪茄烟种植基地的土地租赁涉及农户53户,通过签订土地租赁协议,53户农户以租金的形式获得资产性收益13万元,并为团结村增加务工岗位80余个,有效带动5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和普通农户就近务工,实现人均月收入2000元—3000元,团结村村集体经济毛收入达100余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宁洱县政府办)

思茅港镇:产业兴旺带动集体增收

近年来,思茅区思茅港镇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同时抓、专班专项抓,因村施策,想方设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近一半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

定期调度推动。思茅港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工作组,实行班子成员挂村包干,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每周召开专题会议,统一调度、研究推进措施和项目进展,确保项目“不卡脖子”。

因村发展产业。把集体增收与村情实际、产业基础紧密挂钩,立足镇内橡胶、咖啡、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和库区、晚熟芒果、大米等特色资源积极探索产业型集体经济增收项目。那澜、弯手寨等村实施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以打造集亲水游乐、农副产品交易、烧烤美食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体。那澜村新建晚熟芒果和坚果加工生产线,以实施热区水果深加工项目实现增收。茨竹林村实施农贸市场交易点建设和鹦鹉研习馆项目实现增收。

做实基础保障。坚持多头引水、集中蓄水,多渠道整合乡村振兴、财政、移民等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橄榄坝村云岭牛养殖、茨竹林村茶叶品牌提升、莲花塘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6个增收项目。

关注后续发展。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充分盘活和释放国土空间,精心研究储备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建成项目指导和服务,从建品牌、扩市场、造氛围等方面持续深挖项目潜力,打造出老安寨茶、莲花塘大米、澜沧江垂钓等一批在市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品牌,在做强产业、做精品牌、做大市场的同时助推村集体和群众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