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公共图书馆:一所可以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机构

来源: 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4日

“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与市民终身学习”国际研讨会在杭图举行

 

  10月22至23日,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和杭州图书馆(以下简称“杭图”)主办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与市民终身学习”国际研讨会在杭图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葡萄牙等国家的图书馆馆长以及国内各省市图书馆馆长、知名学者、代表等100余人齐聚杭州,以主旨演讲、圆桌会议等形式,共同围绕“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与市民终身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

  在各种观点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与会的国内外业界大咖及人文专家畅谈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新空间、新未来,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在社会教育领域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思路,也为杭州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书香社会、打造学习型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趋势: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人们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国际图联早在2004年公共图书馆项目总结报告《终身学习中图书馆的角色》中就指出:“终身学习可以被定义为持续进行的有目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知识、技能和能力。它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正式的、非正式的、终身学习——也就是说,传统的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免费的成人教育、非正式的探究和培训,不论是个人形式的还是群体形式的。”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共识。近年来,随着“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等新观点的提出,公众和社会都需要一个能够满足持续学习需求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个“地方”,而是包括学习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和设备。公共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空间,它向每个人开放,拥有舒适温馨的环境、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电子设备、多元的服务内容、多样的服务方式,蕴含了工作、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鼓励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是市民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知识宝库和文化空间。

  图书馆是市民学习的重要渠道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前身是藏书楼,其建立就是立足于“开启民智”的思想之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先生就主张充分开发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他在1919年就明确提出:“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想使教育发展,一定要使全国人民不论何时、何地都有研究学问的机会;换一句话就是使全国变成一个图书馆或研究室”。因此,在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中,推行社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所在和天然属性所使。

  目前,杭州全市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县(市)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室)为亚分馆,包括各专业或主题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现有乡镇(街道)图书馆(室)170所、村(社区)级图书室2784所,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个。这近3000家的公共图书馆(室)、基层服务点,正在全市建立起一个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的覆盖城乡、普遍均等、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社会教育网络,为广大市民和读者提供终身学习、独立决策、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多样支持。据统计,2014年杭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200万余册,共接待读者1231万余人次,外借各类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达1249万余册次,举办各类讲座、展览、主题沙龙、音乐赏析、文艺表演、国内外文化交流等活动3300余场,参与市民及读者近80万人次。同时,于2010年开通的杭州数字图书馆也正在成为市民学习的重要渠道。

  市民王先生对杭州图书馆的这项举措感到非常满意,他表示24小时服务的微型图书馆,满足了他随时借阅图书的需求,不再为图书馆几点关门,还不了书借不出书犯愁了。

  据了解,2011年起,杭州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浏览量以年均17.83%的速度增长,下载量以年均102.7%的速度增长。至2014年,杭州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累计浏览量和下载量分别达到2375.63万和215.28万,网上学习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

  不仅如此,国际图联战略规划(2016-2021)指出:加强图书馆在社会中作为信息中心、教育中心、研究中心、文化中心的作用;建设一个推动信息和知识自由公平获取的框架;支持图书馆和其它机构紧密合作,确保文化遗产以各种形式传承;在各个层面提高图书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读者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和移动化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是杭州的友好城市,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共有22个分馆和1个中心图书馆,数据显示该馆2013年和2014年的客户访问量为430万和420万,同期下降了2%,网站访问为990万和1130万,上升了14%,网络流通量(电子书、有声读物和音乐)为718742和994345,上升了38%,图书馆电脑使用111万时数和108万时数,下降了3%,客户无线设备每周平均使用量为7273和8657,上升了19%。馆长杰姬·奈茨认为,以上数据告诉我们,读者们正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和移动化。

  杰姬·奈茨表示,随着近年来方法和技术的改变,是时候要把图书馆看作是自助餐而不是要坐下来吃完六道菜的晚宴了。我们的图书馆过去的使命比较简单,就是学习和教授如何用一个装置做一件事情。如今,图书馆变得移动起来了,但是,技术的广泛使用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使命,而是通过终身教育来丰富人生和建设社区。社会似乎总是存在一种发展曲线,即从蒙昧到教育、从无知到知道、从不使用到使用、从老方法到新方法,每一种老办法都会产生新方法,这时图书馆的使命就是灵活应变,如: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新兴世界、帮助新兴群体了解如何更高效地运转这个世界,从而在他们年老时也能更好地使用各种新出现的工具。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馆长郑爱清女士介绍,新加坡每天有79000人次到访图书馆,100000图书资料被出借,300人注册为图书馆会员,27000人次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或展览会。她认为当今的图书馆应该是城市和社区的中心,人民主动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应成为每个居民的联系点。

  据悉,新加坡文化部目前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着力于打造便捷且具启发性的图书馆,以培育有知识且可联系的国人。带进社区的图书馆,通过空间和服务来强化图书馆体验,通过内容和节目来增强能力。同时,郑爱清女士主张新一代图书馆体现价值有三要素,一是无缝接入和获取,即实现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整合、互补,提供直观、便捷的信息获取入口;二是创造协作的机会,即为用户创造社会交流、创造、学习的空间和特色;三是个性化体验,即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偏好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荐,并请用户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定制自己的图书馆。

  葡萄牙波尔图公共图书馆总馆长玛利亚·乔·桑帕约女士和波尔图市文化部主任索菲亚·阿尔维斯女士共同作了《搭建终身学习和休闲生活的桥梁——葡萄牙波尔图公共图书馆的实践》的主旨演讲,她们表示图书馆可以改变传统学习系统,而创建一个更广阔的学习体系;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社交场所,为人们的信息调研提供多种选择,如多媒体和专业性指导等;公共图书馆拉近了正式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距离,把教育和文化联结一起,但是距离把图书馆变成终身学习的有力工具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岐阜市立中央图书馆馆长吉成信夫先生在演讲中提及孩子的声音代表未来的声音。岐阜图书馆的宗旨是,通过图书创造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不论是未就学的儿童,还是中小学生,这里都是帮助并见证他们成长的场所。因此,馆内偶有孩子的吵闹声,希望大家仿佛自己孩子一样报以微笑。同时,家长们也要告知孩子这里是图书馆,不是操场和玩耍的地方,请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各项规则。期待每位读者都以体谅对方的心态来馆阅读和参加活动。

  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认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他们分别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完成。公共图书馆始终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提供者,是公民终身教育的中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为了让大众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杭州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实践。

  首先,提出“共享”概念的“市民大书房”,即向所有人免费进行开放,读者可以自由穿行;其次,提出“多元”概念的“第三文化空间”,即开展各类讲座、会展、演出、沙龙、文献出版、视频制作等。同时,基于“分层服务”的要求,我们把图书馆从单一的信息中心,扩展为读者的知识中心、休闲交流中心和市民接受公共文化教育的机构。我们建设了一个以杭州馆为中心,周围是围绕它的各级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室)、基层服务点,以及生活主题分馆、盲人分馆、佛学分馆、印学分馆、科技分馆、运动分馆等主题分馆馆群,从市区辐射到下面的县市区和乡村,进行社会教育,这就和学历教育形成互补,为市民的终身教育服务。

  世界图书馆的新创举

  对于公众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讯的快速更迭,使图书馆及其资源和服务受到挑战。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前来图书馆,各国图书馆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各项制度。

  日本岐阜市立中央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员制度。儿童图书馆员是基于“培养喜欢读书,喜欢图书馆的儿童招呼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到图书馆读书”的理念,2009年在福岛县矢祭町最先发起。“儿童图书馆员”制度是指给喜欢读书的孩子提供可以发挥特长的场所,让有共同爱好的孩子互相交流,体验读书的乐趣,以期扩大宣传并理解图书馆的作用。岐阜市立中央图书馆以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为主,培养“书与人与居住区”的人才,开办儿童图书馆员认定讲座。孩子们不仅活跃在公共图书馆,在各自学校的图书馆也发挥积极作用,改善学校图书馆的环境。

  新加坡三巴旺图书馆——亲家庭模式空间管理“代间学习”。以前,儿童和成人阅读区分开,不利于家庭互动。“代间学习区”,是指一种强调成人与孩子双向学习的活动方式,透过代间的互动让老少成员都有所收获与成长。这样的观念在国际上备受重视,并开始不断发展将其融入各式活动中。这是由于全球许多国家正共同面临着高龄人口的递增、家庭结构改变、终身学习兴起、代间隔阂扩大以及对代间融合议题之重视等社会趋势。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公共图书馆——电子之旅和学习补给站。提供简单易懂的图像、设备和指导,教会人们如何使用图书馆学习电子世界。公共图书馆正在发展为社会教育中心,向每个人无限开放信息和知识,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并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增加人们对各类知识的体验、吸收、交流和普及。可以预见,经过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拥有变革勇气和创新精神的公共图书馆将在开启民智、促进公民素质全面提升、成就学习型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教育和市民终身学习的关键力量。作为杭州这座学习型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在这方面杭州图书馆已先行一步。

  图书馆将成为社会的枢纽

  “圆桌会”上,馆长、专家等业界大咖通过对话交流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存在,其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传递的信息常常影响人们决定是否进入这个空间,以及是否在此逗留。因此,图书馆必须投入精心的规划设计,才能向人们传递具有吸引力的感官信息,让进来的人都能找到悠然自在的角落。

  现在的图书馆以图书文献为主,未来的图书馆倾向各种功能模块的集合,如创客空间、讨论区、工作间等,整体空间如何布局、如何划分和连接不同区域、如何营造氛围等等,都要通过具体而微的设计来达成。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图书馆将成为数字技术的创新中心,为人们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新技术的体验、传授学习的方法。

  今后,图书馆将成为社会的枢纽。作为一处免费的社交空间,人们信赖的、安全的场所,图书馆将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弥合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心裂缝,成为整个社会的粘合剂。

  图书馆的性质会从知识保存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现在图书馆里的知识组织,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建设,今后的图书馆将由图书馆员与读者公众共同管理,两者充分互动,共同创造知识。

  未来图书馆需要更注重经营自己的形象,包括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网站、宣传品和纪念品的设计等。

  现在的图书馆员是馆藏资料的保存者,未来的图书馆员则会是知识花园中的创新者,馆员需要更多发挥创意来为读者服务,而非简单的提供现有的信息服务。未来的图书馆也会更频繁的为图书馆员提供合适的技能培训,注重他们的专业素养、服务观念、创新能力。

  未来图书馆的绩效评价指标,可能会从图书流通量、到馆人数、网站访问人数等数据,发展为更加丰富立体的社会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