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锦江区打造“八分钟学习圈”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今年以来,为积极倡导市民终身学习,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锦江社区教育以“幸福民生,满足需求”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加强阵地、队伍建设,拓展公益课程、公益活动。目前,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已达150余名,春、秋季公益课程累计达300余门,招收学员8000余名,“濯锦讲堂”400余场,“社区雏鹰”公益活动340余场,家庭教育送教活动100场,电子课程万余门,惠及学员10万余名,更好地满足了市民朋友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提高了锦江市民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你也是来学英语的?”,“学一下嘛,学了以后就算出国迷路了还能说两句英语。”10月18日下午,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在双桂路街道牛沙路社区二楼教室兴高采烈地聊天。二位老人参加的课程是“境外旅游英语”,属于区社区教育中心特色课程送教活动之一。
教室里坐着的大多是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仔细一看学员中还有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些学员都来自牛沙路社区。区社区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境外旅游英语”课程在全区开展以来,受到各个社区的追捧,参与学员年龄层丰富,上有七十岁的老人,下有90后,还有一些年近50岁的社区居民,上课场面非常火爆。
据双桂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的‘出境旅游英语’共十二堂课,每周二下午2:00—2:30开课。境外旅游英语属于社区教育公益课程之一,社区教育课程分春秋两季,各个社区将课程表与报名方式张贴于每个小区和院落告示栏。“报名最多的是声乐班、舞蹈班以及烘焙班,还有本次的境外旅游英语。声乐班和舞蹈班还有境外旅游英语班的老年学员比较多,而烘焙班则多以社区里的全职妈妈为主。”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社区教育围绕十八大提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结合锦江实际,建设了特有的“院落学习室”。通过购买服务、资助服务、项目运营等方式,将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草根性教育活动引入院落学习室,经点、圈、面三个层次的实践和推广,逐步实现了院落学习室的满覆盖。相比创建院落学习室之前,居民学习点从131个增加到439个,图书增加8万余册,社区教育点位的服务半径从0.47平方公里缩减到0.14平方公里,服务人群从0.54万人缩减到0.16万人。居民仅需步行500米左右,就可以享受到社区教育的服务,形成了“八分钟学习圈”。
社区教育中心依托锦江区养老服务平台,组织名师、志愿者教师在各级养老服务点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各点位“天天有课程、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讲座”。养老场所已不再是具有单一养老功能的地方,而是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娱乐休闲、学习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对有教育需要的老人,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教育服务”或是订单式移动课程,定期或不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心理辅导、养生保健、智能养老产品运用等教育相关服务。
在教材资源建设方面,社区教育中心也是别具用心,联合民政、卫生、社会养老机构等部门,分层分类开发了老年社区教育教材。目前已开发《漫话老年心理》、《老年常见病防治》等教材10余门。同时,社区教育中心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教育模式,利用中国电信数字机顶盒技术和“养老助残服务热线”、“长者通”呼援中心两大专业养老服务平台,增设服务项目,植入社区教育活动、课程信息、老年教育微课程等,让老人足不出户完成社区教育选课、学习。利用众多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以及各类应急队伍、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工、义工(志愿者)队伍等力量,形成具有锦江特色的养老模式。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锦江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构建覆盖全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实现“终身学习、系统培养、合力育人”的家庭教育目标,经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在社区教育中心增挂“锦江区中学、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了《家庭教育三年规划》全面指导区域家庭教育工作;分中、小、幼年段编制《锦江区家长成长系列指导丛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合格的家长;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培训合格者由教育部门颁发证书,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了《锦江区家庭教育监测指标体系》。今年重点对1万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调查,并形成可行性监测报告,精准指导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