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福清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互通共融新模式

职教成教“卸墙板”,终身教育“开大门”

作者:黄琳斌   来源: 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

  福清市以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互通共融的新模式,并推动城乡广泛开展终身教育。

福清街心公园,读报组在开展活动。.jpg

  福清街心公园,读报组在开展活动。

创元酒店里,龙华职专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训。.jpg

  创元酒店里,龙华职专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训。

龙田镇妇女在该镇文技校学习文化。.jpg

  龙田镇妇女在该镇文技校学习文化。

res15_attpic_brief.jpg

res19_attpic_brief.jpg

  校企合作创新,优化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入企办学”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是福清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举措。据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薛潮平介绍,该市采取政府牵头、部门支持的校企合作方式,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

  记者走进创元(福建)大酒店“影子厨房”,参观龙华职专和该酒店从2015年开始共建的中餐烹饪专业仿真情景实训室。实训室完全按照酒店厨房进行岗位设置,大厨们以酒店菜单为参照进行授课。“影子厨房”所有操作流程,都由学生为“厨师”来完成,大厨们以“厨师长”的角色在现场进行指导。

  龙华职专2014级中餐烹饪专业的魏健雄同学正在切乳鸽,他在酒店的导师是中厨行政总厨魏明华。“你还是有点紧张,动作放松一点。”魏明华一边指点一边示范。

  魏健雄告诉记者,过几个月他就要毕业了,毕业后想在创元酒店工作。他所在班级有9名同学在创元酒店实习,同学们做好菜,师傅品尝后若认可,就可以端上顾客餐桌。他认为,这种仿真情景式教学,让同学们产生实战感,有压力有动力,而且师傅们随时指导,记得牢学得快。“做的菜如果得到师傅、客人认可,我会开心一整天,干这行的信心也更足了。”魏健雄笑着说。

  龙华职专黄腾校长介绍,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聘请酒店的优秀厨师担任中餐烹饪专业的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一起形成双导师制。一名企业导师带若干学生,定期在酒店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从去年开始,该校中餐烹饪专业的新生一入学就和酒店通过双向选择签订用工协议,“入学即招工,毕业即上岗”。

  此外,从2011年开始,龙华职专就大胆尝试“跟单教学”。比如,将祥兴集团箱包生产线引入校园,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环境,实现教学、实习、培训“全真化”。企业定期向学校提供产品订单,在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学生在校内实训车间加工生产,按期完成并交付。

  李官红同学来自贵州凯里,是龙华职专2014级服装设计班的学生。她告诉记者,学校实训车间跟外面工厂一模一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跟单教学”的指导老师,能把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带进校园。“这种学习动真格,其实就是参与生产,我们一点都不敢懈怠。老师教得认真,我们学得认真。我每年在生产线上学习两三个周期,先从加工零配件开始,到后面能独立制作整个背包,挺有成就感。”她说。

  职校教育接地,提升成人教育水平

  为了提高镇街基层干部学历水平和职业素质,福清市积极探索中职函授教育新模式。这是该市提升成人教育水平的创新举措之一。

  “从2009年开始,我们采取职校与镇街文化技术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由职校送教下乡,进行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的学历教育。其中,龙华职专率先与镇街文技校联合开办了农村经济管理、水产养殖等专业的中专学历班。”市教育局职成科副科长陈蓓说。

  东瀚镇文关村党支部书记陈政贵,2009年参加水产养殖班的学习,并于2012年毕业。他说,作为村里发展的带头人,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很重要,通过中职函授教育,他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比如海带、紫菜的养殖技术。陈政贵还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村民解决养殖难题。在他和其他村干部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养殖技术培训,与2009年相比,现在文关村海带、紫菜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达到2000多亩。

  “我参加学习时还是村委会主任,不懂财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村集体收入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很多。过去,不少基层干部像我一样,文化水平不高,我们渴望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现在,有了中职函授教育这一渠道,大伙学习热情高,素质提升了,干起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陈政贵说。

  石竹街道宏兴村村干部吴昊伟是会计班的学员,今年7月将毕业。吴昊伟告诉记者,他想趁年轻多学点知识,龙华职专的老师传授财会、税务、金融等知识,这些知识不但可以运用到实际村务工作中,今后即使没当村干部了,也有助于自身发展。

  据介绍,福清市各镇街文技校近年来还不断加强中职非学历教育。在市职教中心统筹下,每年各镇街文技校紧密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目标,聘请400多名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卫生等部门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各类培训班已开办约3000期,受训人员达15万人次。

  点面结合推进,扩展终身教育平台

  2月10日8点半,记者来到位于福清市城关玉屏街道的街心公园。只见公园一块空地上,100多名老人围坐在一起,外围还站着二三十名老人。圈子正中的桌子边,77岁的林钦成老人一手拿报,一手比画着,用本地话为大家讲解时事新闻。他语言活泼,语调抑扬顿挫,精彩的解说引起一阵阵笑声、掌声。

  记者记录下林钦成所讲内容,有《安倍带70万岗位赴美“求爱”》《国土部: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买宅基地》《榕城今后几天气温或创入冬新低》等。讲了约1个小时,换倪水妹老人接着讲。

  林钦成退休后,从2001年开始到街心公园读报,和周围老人聊新闻,后来加入“圈子”的老人越来越多。2007年,“福清市街心公园读报组”正式成立,当地宣传部门专门为其订了8种报纸。如今,读报组登记组员达300多人,平均每天约有200人到场听读。这个基层读报点在去年底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

  80岁的陈宜水老人住在龙山街道,每天早晨都坐公交车过来参与活动。他认为,这里的读报活动不是光照着报纸念,而是读报人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很生动。“活到老,学到老。”陈宜水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福清市不断扩展终身教育平台,除了打造终身学习特色品牌,各镇街文化技术学校也成为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龙田镇文技校,记者遇到山前村留守妇女陈秀明。陈秀明说,6年前她就进校学习,当时主要是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丈夫长年又在国外,自己到银行办点事都办不清楚,觉得真得补补文化课。“现在,我帮丈夫开办物流公司。平时,只要一有空,我就去学校听课,知识更新快,不学不行。这样,生活也充实了许多。”

  据陈蓓介绍,按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互通共融的工作思路,福清市先后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并实行镇街文技校与社区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使文技校从单一的成人教育机构,向兼具为社区居民提供融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学校转变。早在2010年,该市就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挂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促进终身教育机构——福清市终身学习发展中心,通过借智高校,定期选派专家学者下乡开展终身教育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