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北京市昌平区打造学习型城市探索: 依靠职成教育打造农业产业升级版

来源: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4日

  “把葡萄倒在盆里,用手把它们一个个捏碎,葡萄皮、葡萄籽和果肉全都留在盆里,然后按照适当比例放白糖并搅拌均匀,喜欢甜一点的可以适当多放一点,等白糖完全融化以后装在洗干净的瓶子里。”近日,在昌平职业教育文化园举行的昌平区学习型城区建设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会上,由昌平职业学校园林系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师开设的家用葡萄酒酿制课程,吸引了一众市民朋友的热捧。

  昌平职业教育文化园区是昌平职业学校园林实习实训基地,园区以蝴蝶兰及精品花卉为主线,以科研生产与技术展示为基点,创建首都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并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在此基础上,园区开展职普融通、校企合作、"三农"培训等工作,开设了花卉艺术、书法培训、摄影摄像、红酒品鉴、特色厨艺、手工艺制作等6大项20多种免费培训项目。

  从残次果到“白兰地”

  “一直以来,昌平职业学校坚持师生为本,科学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办学功能,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丰富学生教学实践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校长段福生告诉记者。

  位于昌平卫星城东的真顺村,以盛产苹果出名,这里的苹果皮儿薄、肉甜、核儿小,享有“中华金果”的美誉。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苹果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残次果都会被市场淘汰,目前残果率高达40%左右,直接影响着果农的收入。”真顺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张卫国说。

  在职业教育文化园,市民们被一款甘甜、清冽的苹果白兰地所吸引,这是昌平职业学校“真顺苹果白兰地”实验项目第一阶段的产品。“今后达不到直销标准的果品有了新出路。”昌平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养忠说。

  从今年年初开始,在昌平职业学校园林系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3个月的时间,“真顺苹果白兰地”酿造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达到了果酒酿造的相关标准。

  “真顺苹果白兰地”实验生产项目立足昌平苹果特色,旨在收集、利用个小、色差、直销不达标的果品,通过专业的发酵、蒸馏、陈酿等技术过程,生产加工出果酒产品,进一步提升残次果品的附加值,促进果农增收。

  段福生介绍,为区域经济服务始终是学校的重要办学方向。2005年,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学校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帮扶康陵、上口、羊台子等村开发了“正德春饼宴”、“马武寨驴打滚美食宴”、“羊台子押花”等民俗风味,引领、带动村域文化、经济的全面提升,成为全市“校村共建”的典范。除此之外,学校将蝴蝶兰新品种研发作为服务昌平农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自主研发的9个新品种获得了国际认证,带动了昌平区农业产业的调整与升级,“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城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昌平职业学校在区域产业转型、新农村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昌平区教委主任李成旺说。

  田间学校里的立体草莓盛宴

  除此之外,昌平区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科技研发与教育培训等学习活动,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红颜、章姬、圣诞红、隋珠、京藏香……听着这些香甜的草莓品种名字,让人禁不住垂涎欲滴。

  走进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的草莓设施温室,成熟的草莓飘出阵阵清香。摘一颗放进嘴里,入口即化,香甜可口,令人不由得赞叹“美味”。

  在草莓立体栽培日光温室中,草莓被种植在了齐腰高的“平台”上——不用弯腰,站着就能采摘,尤其特别适合弯腰不便的老人。“立体栽培方式还能节水节肥,无土栽培可克服病害,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另外,果柄长的草莓因为“站得高”,也不会耷拉到地上,被不小心的采摘客给踩烂了。”田间学校常务副校长雷伟伟告诉记者。

  鑫城缘合作社是北京市首座都市农业科技小院。雷伟伟是一位毕业于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她不仅在附近村当“村官”,同时还兼任科技小院的“技术总监”。

  雷伟伟告诉记者,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综合配套技术,鑫城缘合作社草莓种植实现了“四个降低、六个提高”,即肥、水、药和废弃物降低,产量、品质、价格、效益、肥力和土地利用率提高。架栽后一亩地每年可节水40吨,节约土壤消毒费用600~2000元。

  据介绍,平日里,田间学校联合各部门聘请专家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服务,开设专家坐诊日,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与此同时组织专家入户指导、合作社组织专家共进行入户指导1000余次,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四零服务。

  依托都市科技小院打造的昌平草莓立体“双高”(高产、高效益)农业项目,已推广了10多个村,示范面积上百亩。

  据了解,昌平区农委和成教中心农广校,依托田间学校,在十个种养殖合作社建立了直属教学点,开发合作社产业链,带领合作社社员学习现代农业和网络应用技术;开发培训课程与培训资源,使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日益规范。目前全区共有10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和38家区级示范合作社。

  “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必要一环,他们是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这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自下而上的农民素质教育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农民田间学校大有可为。”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说。

fdeb58b950ed4ab1adee3c30b89e11ab_th.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