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厦门社区书院 市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

来源: 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30日

社区书院总部经常组织开展培训活动。.jpg

社区书院总部经常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社区书院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加。.jpg

社区书院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加。

“青春同益”读书会受欢迎。.jpg

“青春同益”读书会受欢迎。

孩子们在村里社区书院科普工作室制作建筑模型。.jpg

孩子们在村里社区书院科普工作室制作建筑模型。

  9月28日是福建省终身教育活动日。从2015年5月开始,厦门市探索建设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积极创新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受到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建成201家社区书院,占全市社区(村居)的39%,形成了“四个一”(一套课程体系、一套信息服务系统、一套运行管理模式、一套教育保障机制)的运行机制,构建起资源整合、功能融合、队伍聚合和“无门槛”、惠民生,深受居民群众欢迎的“家门口”社区教育服务体系。

  社区书院已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今日,厦门日报记者带您走进厦门社区书院,了解它们的成长故事。

  【揭秘】

  书院背后有个“超级大脑”

  自成立以来,厦门社区书院有效地集合资源,为市民源源不断提供知识“养分”。井然有序地运作,得益于它背后有个“超级大脑”。社区书院在架构设置上,分为市级书院总部、区级指导中心和社区书院教学点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总部+指导中心+教学点”的扁平化架构。

  其中,书院总部发挥着“大脑”的功能。总部隶属市委文明办,担负培训指导、监督考评、课程研发、师资配送和信息网络平台管理等职能;各区以基础条件较好的某个社区书院为依托,建立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隶属区委文明办,担负统筹配送区级教育资源和承上启下、协调示范、检查指导、督促落实等职能;基层社区书院作为教学和活动的终端,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教学和各种活动。从市级总部到区级指导中心、基层社区书院已建立起上下对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运转有序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

  多样化运作管理 让书院百花齐放

  厦门的社区书院百花齐放,但这么多社区书院,由谁来管,怎么管?记者了解到,我市社区书院创建了多样化运作模式,根据区域特点、城乡差异、人口结构、群众需求等,倡导形成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书院不同运行模式并存的格局。包括建立理事会管理运行模式。由居委会书记担任理事会会长,吸纳社区有威望、有能力的热心人士担任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成员,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健全管理工作制度,突出由群众参与书院的策划、运行、监督、评估,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和监督,这种模式约占85%。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以奖代补模式,把社区书院教育活动纳入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范畴,引入专业社工团队等,为社区书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把社区书院建设工作纳入以奖代补项目,这种模式约占15%。

  健全系统化制度机制

  得力的运作,更需要背后的机制保障,围绕社区书院“建、管、用”一体化,市委市政府“两办”和相关部门专门出台了《厦门市社区书院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规范全市社区书院授课经费管理办法》、《厦门市市直机关部门参与社区书院建设工作方案》。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社区书院总结出了“构建规范课程体系”、“健全课程资源投送机制”、“‘五步法’对接群众需求”、“居民‘点单’书院‘买单’开课”和“小手牵大手,书院好去处”等许多“课堂+活动”的经验做法。为适应书院提质拓面的要求,目前,市委文明办正在指导湖里区总结研究制定“1+6”制度机制(一份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书院建设发展总的指导意见以及构建基层党建引领、日常管理运行、宣传教育融合、经费投入保障、年度考核测评、表彰激励等6份配套实施意见),为推进社区书院常态运行、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制度基础。

  开展大众化教育活动

  当社区书院成为厦门市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后,如何更好地借平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对此,社区书院建立起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有机融合服务内容和有序聚合群众组织的社区书院工作机制,对接群众需求,把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宣传思想文化基地、党员活动室和矛盾纠纷调解室等群众活动场所,统筹于社区书院这一平台,将社区各类群众组织都纳入社区书院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书院传播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培育社会组织、组织协商议事的功能作用。今年以来,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我市围绕迎接厦门会晤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专门协调有关部门分别制作了垃圾分类、文明礼仪等6个系列精准化课程,投送到每个社区书院,营造“迎金砖宾客,树文明新风”和“文明创建我们都是主人”的浓厚氛围。

  目前,市、区、社区(村居)课程资源库已设置红色传承、科普养生等6大类4300多门系列课程,还专题开设和积极组织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和活动。社区书院已开课4600多门次,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23000多次,市民参与达52万多人次;有100多起民事纠纷在书院得到了协商调解;有500多支社区群众文体队伍组织在书院得到了培育发展。经对12家书院1200名社区居民进行抽查问卷,居民对创建书院的满意度达92%以上。

  【亮点】

  社区书院总部

  推行“学分银行” 学员可获专业证书

  作为社区书院运作的核心“大脑”,社区书院总部于2015年12月由市政府投资建成并投入使用,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派出专业团队进驻管理,隶属厦门市委文明办。书院总部配有4名专职管理人员,内设培训室、会议室、展厅、阅览室和网络平台工作室等,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作为全市社区书院的成果展示中心、资源整合中心、培训考核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担负培训指导、监督考评、课程研发、师资配送和信息网络平台管理等职能。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唐宁介绍,近两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先后投入160余万元建设社区书院信息平台。目前,正进行书院平台二期建设,增加在线学习、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开发等功能,预计今年10月正式上线。

  唐宁表示,接下来,书院将把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包括建立学员库、教师库、课程库等,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收集学员的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个性推送,并推行“学分银行”,鼓励学员用课程换取学分,最终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以此进一步节约学员的学习成本,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内在需要,将社区书院打造成社会治理的有效平台,提升厦门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同时,为了更好地督促社区书院的建设,总部正在制定社区书院考评体系,今年年底将对现有社区书院进行考评。

  【案例】

  同心同德村里人

  共建共享学习圈

  湖里街道村里社区打好“组合拳”,

  建设“三级社区书院”品牌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跟着鼓点一起跳!”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声,这边的教室里,十几位大姐正打着节拍跳着舞。而在隔壁的房间里,许多小朋友们刚刚放学,就聚在一起拼着立体建筑模型。走廊对面的大教室里,一场育婴师培训刚刚结束,不少“学员”意犹未尽,围着老师纷纷提问。

  这样热闹的场景,并不是在某一家培训机构里,而是村里社区“怡馨书院”的日常景象。自2015年12月开办以来,这个总面积达500平方米、拥有一个主课堂和六个分课堂的社区书院,已经在开班教学方面实现了标准化和常态化,并打造了“满课堂、进家门、出社区”的“三级社区书院”特色模式。

  课程丰富、内容充实,是村里社区书院的一大特点,仅在今年9月的课程表上,就有17种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在充分听取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由专门成立的“书院理事会”统筹安排。社区一改传统的“一把抓”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组织和社工组织的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辖内的学校和共建单位的作用,将部分课程采用支部认项目、党员认课程的方式分出去,分别负责。

  丰富精彩的书院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活技能,提高了学员们的素质。此外,社区书院还打造了“青芒果”闽南锦歌队、“绿色建筑·生态村里”科学工作室、妈妈手工坊、“村里人”公共法律服务站等特色品牌,鼓励居民走出社区,去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

  【故事】

  把舞蹈的乐趣 传给更多居民

  “舞蹈是我的兴趣爱好,一有时间我就会‘动起来’。”对于村里社区居民汤云玉来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舞动身姿,是刚退休的她最大的乐趣。曾几何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活动场所,她只能在不远处的公园里跳舞。

  社区书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汤云玉和几位熟识的好姐妹共同成立怡馨书院舞蹈队,汤云玉还自告奋勇成为队长。身处社区书院内,在这个宽敞而温馨的舞蹈室,汤云玉第一次有了真切的“归属感”。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她都会和伙伴们来到这里跳舞,并将舞蹈的乐趣传递给更多居民朋友。

  跳舞的人多了,汤云玉也认识了更多的“队员”。有空的时候,她还会去参加妈妈手工坊的课程,与大家分享感悟。退休后,汤云玉的生活却变得更加充实。活动之余,汤云玉和许多伙伴组建了微信群,一有机会就结伴而行,相互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社区书院这个平台让我每天都很开心,收获满满。”汤云玉说。

  【声音】

  秉承书院传统 彰显厦门特色

  厦门筼筜书院创院理事长、院长,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王维生: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历来就重视通过办书院、学堂化民成俗,培育人才。厦门社区书院将富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书院”形态结合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融入现代国民的终身教育与生活中,既秉承了中国书院的教化传统,又开展了富于时代性、创新性、应用性的现代公民教育新内容,不仅成为当代中国完善公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具有鲜明“厦门特色”的创新实践,而且成为中国书院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最新发展形态,其生机活力与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书院课程丰富 让人受益匪浅

  湖里区湖里街道兴华社区居民陈敏:我们的社区书院内容丰富,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既有舞蹈、瑜伽,也有茶艺活动,还有专门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法律知识讲堂和健康知识讲座。为了让我们避免上当受骗,社区专门请来辖区派出所的民警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学到了不少防骗知识,受益匪浅。最近垃圾分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知识也是从社区书院学到的。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整天闷在家里,而是认识了不少朋友,我很感谢社区书院!

  社区青少年乐学传统礼仪 

  湖里区禾山街道禾山社区居民刘桂英:我们的社区书院为青少年开设了国学班,孩子们不仅一起学习传统礼仪,还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许多同龄人。我家的小朋友很喜欢去社区书院上课,每周都会去。每次回到家,孩子都会跟我分享学到的内容。希望社区书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