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关于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思考

来源: 姑苏区文明办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9日

  一、背景概述

  “社区教育”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德威,他提出了学校是社会基础的理念。所谓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社会内,社会各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满足社区民众的学习需要而提供的有组织的教育服务,其宗旨是顺应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人的终身社会化,从而振兴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发展,创造和谐共生的生活家园。从功能上来看,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和过程。社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概念,它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社区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以来,经过社区教育兴起阶段、转型阶段,到了现在的提升阶段,社区教育呈现出发展的良好局面。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苏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切实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开展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系列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为构建学习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姑苏区社区教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建立起了以社区为依托,整体育人、提高全民素质的新格局。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已基本形成,社区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初步整合,社区教育发展方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显示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特点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终生学习理念的推广,社区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和必然走势。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很好的带动社区教育,只有通过社区教育,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是一种补缺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社区教育,具有社会经济、协调、辐射和服务功能的以为社区人员服务的教育服务方式。具体到姑苏区,社区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统一性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社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社区与教育互动的“双赢” 模式,不同的社区决定其不同的特色。社区教育课程的设计应具有全国普遍的共同内容与要求,还应根据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根据历史文化的积淀,根据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兴趣以及不同的需求,从而开发出各具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例如,姑苏区平江街道的拙政园社区,针对辖区内园林、博物馆众多等特点,积极开发出园林民俗文化课程和“拙政清风”系列法律文化课程,而且不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前去参观。平江街道还根据辖区内河道纵横的特点,积极开设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及时向广大居民宣扬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平江街道各社区高度重视党员、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经常性的开展政治时事、法律法规、礼仪礼节、保健养生等培训,钮家巷社区市民学校定期举办的“逢四说法”系列法律教育课、历史街区社区开展的“传承苏派文化·朝霞学习会”等,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各社区市民学校在积极开展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加大技能培训,提升社区教育的实用性,直接为社区群众提供“有用”的课程和知识。据此,平江街道各社区开设了医疗保健、养生与健康、现代家电使用常识、 烹饪技巧、应急反应等实用性课程,深受居民的欢迎和喜爱。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而言之,社区教育往往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综合体。社区教育的发展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区教育早发展中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教育资源丰富但整体合力不足

  目前各社区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社区学校基本上没有专职教师或专职工作者,兼职教师数量不多.制约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不少部门、学校、企业的优秀教师或专业人士本可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但由于缺少相关政策,社区教育机构不能有效组织其为社区教育提供帮助。

  此外,目前在同一区域内,社区教育机构在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有关组织和部门、单位也各自在开展一些教育培训活动,相互间缺乏沟通与联系,也没有统一的领导组织统筹安排,造成有些培训活动内容重复,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2.社区教育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匹配

  2016年初,平江街道6个社区共发放需求征集制式表格2958份,征集到居民需求共计1568份,其中涉及法律法规、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居民需求所占比例较高,不少社区想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却苦于没有场地无法开展,部分社区和辖区单位开展教育活动往往不能直接响应居民需求,存在着“社区唱大戏,居民不参与”的现象。另一方面,平江街道辖区内社区教育可利用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社区内的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如各种博物馆)等单位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甚至闲置。问题的症结在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缺乏协调共建平台,社区教育资源提供者没有全面掌握社区居民教育课程和活动的需求状况,盲目追新、追效果,这必然会导致既有资源的浪费和部分居民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3.社区教育供给侧主体单一

  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居民的共同参与。目前,社区服务建设主要由政府和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参与型社会组织尚未得到大力发展,企业和社会组织虽发展迅猛,但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依然比较薄弱,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这成为制约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如何激发辖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已成为当前社区教育建设的关键。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开放各项社区教育资源

  以社区资源为依据,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满足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生活技能,提高民主法制意识的需要,贯彻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宗旨,推动全民学习,在社区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氛围。

  (二)搭建形成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平台

  针对学习对象的多元化现状,街道、社区应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居民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各社区要充分发挥各类载体和平台的作用,促进社区教育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高社区教育的总体水平,使各种学习型组织能有效融入社区教育实践之中,加快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都是社区教育现在与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如充分利用辖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区域党建联盟单位等活动基地为辖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教育,并通过学习,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再适应能力,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余热。特邀和聘请一批热心教育并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员,如离退休的教授、科协讲师团、辖区社会组织师资力量等定期为居民开展特色社区教育课程。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新密市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提供了千载难逢发展机遇

  (三)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区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推出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主动调整思路,结合辖区文化特色,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各社区市民学校尝试着与所在社区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联合,举办系列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卫生健康等专题讲座;举办了戏曲、舞蹈、象棋、书画艺术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历史街区社区成立了社区“晚晴故事会”,定期开展古城传统文化宣讲、推广工作。拙政园社区立足“拙政清风”品牌,重点打造“法进万家·360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法治宣传、制定公约、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形成常态化法治服务模式。

  (四)打造一支稳定扎实的社区教育队伍

  社区市民学校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重视社区市民学校的建设与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推动落实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不断推动项目工作团队的科研热情,激发社区文教工作人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热情,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继续培养文艺骨干,在社区教育中发挥领跑作用。通过项目化开展的方式,将更多的辖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人才纳入到师资队伍中来。

(平江街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