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依托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越城区社区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4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依托农村社区教育,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

一、当前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的农民解决温饱之后,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愿望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需求逐年增大,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导致农村新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在:

1、各类专业师资缺乏,无法满足农民需求

面对市场经济的丰富多彩,农民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求也因人而异。目前,乡镇成校师资,无法满足农民的不同要求,必须建立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特长、会奉献的成校队伍。

2、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不够。

由于各级财政财力有限,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主要集中于集镇,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农民没有多少吸引力,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匮乏。基层文化网点缺少经常性的文化活动项目,有的成为老年人打麻将的场所。活动形式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3、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影响

由于农村文化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封建落后的观念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有的农村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有的农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坑害消费者利益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时有发生。

所有这些现象,都成为农村社会落后和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不谐音。解决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的体会是通过社区教育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安定、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依托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的基本途径

绍兴市越城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利用农村社区教育这一载体,“以提高村民素质,培养良好村风,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一个阵地、二大工程、三类培训、四项活动”的基本途径,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推进了乡风文明的形成、促进了社会和谐。

1、建设一个阵地。越城区下辖5个街道和3个镇,现有65个社区(居委会),164个行政村。社区教育工作由城市社区积极向村落社区拓展延伸,区社教委对各村提出了开辟一个阵地的要求,要求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规划、管理和建设,努力实现村村有活动室的目标。近年来,各村先后建立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健全社区教育工作网络和农村文化场所的功能,丰富了农村文体活动,推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如区“十佳文化阵地”——东湖镇独树村,拥有占地近千平方米和教育设施一流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心设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多功能电化教育室和篮球场等,成了周边企业工人和村民活动的首选场地。

2、启动两大工程。建立阵地后,具备一支“有才者、有心者、有闲者、有力者、有需者”的社区教育骨干队伍,以及贴近农民实际并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教材,成了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为此,区社教委启动了两项工程。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坚持以“志愿为先、兼职为主、依托社区、服务农村”为原则,从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分别是:采取专职借用、退休聘用和在职兼任等形式,组建农村社区教育专职管理队伍;聘请100位有计算机操作、维修电工、会计电算、广告美术、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式面点、美容美发、厨师、禽畜饲养等特长的技师(行家),组建起百名行家(技师)讲师团,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农民作技术讲座;按照“一村一特色”的模式,挖掘潜力因村制宜组建业余文体骨干队伍,每个村建立一支以上队伍,全区共建百名文体骨干指导团。目前,全区已有篮球队、中国象棋队、射击队、腰鼓队、老年人太极拳队和拔河队等18支队伍。二是“读本工程”。为丰富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推进农民教育的规范化,区社教委借助各成员单位力量,编印了《越城区社区教育读本》系列教材。首批教材共分法制教育读本、科普教育读本、卫生保健读本、花卉养殖读本、家庭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绍兴历史读本共7册,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富有地方特色和实用价值,在农村成校、农民夜校、农民党校和老年农民学校开展的技能培训、知识传授中受到了农民欢迎。

3、组织三类培训。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农民需求出发,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一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确定每月15日为农村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在社区活动中心收看电视党课,认真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当前重点进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二是失土农民培训。为帮助失土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其进行包括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就业观念、择业指导等素质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经营知识的技能培训。三是老年农民培训。根据老人们的兴趣爱好确定学习项目,通过社区活动中心举办老年健康知识讲座、计划生育讲座、健身迪斯科、双扇操、采茶秧歌、中华功夫扇、太极拳、太极剑、戏曲沙龙等,更新了老年人的生活观念,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开展四项活动。一是开展创建成教强镇活动。坚持教育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原则,把成人教育工作自觉融入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各镇街聘请社区内有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各类行家、技师作为辅导老师,开设贴近农民实际和当地企业需要的服装、电脑、机修、纺织等培训班,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素质的提升。如皋埠镇用一年时间,对全镇16-50周岁的失土农民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学员学有所成,受训结业后的学员就业率已达70%以上,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员纷纷成为了附近诚禾、三拼和惠龙制衣厂的职工,10%左右的学员开起了小吃部、快餐店、裁缝铺、美发廊等,有的还搞起了家禽养殖业,社会反响较好。二是开展创建体育强镇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农民强身健体和乡风文明建设。如鉴湖镇17个行政村,共组建起了8支篮球队、9支拔河队、10支乒乓球队、7支中国象棋队,在农村倡导了健康的文化生活。三是开展创建文化示范镇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满足富裕起来的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如东湖镇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积极扶持合唱团、篮球队、铜管乐队、乒乓球队,女子扇子舞队、龙舟队等业余文体队伍,目前已拥有18支文体队伍,参与农民达200多人,群众文化生活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是开展创建文化特色村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做好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弘扬工作。通过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创建文化特色村。如东湖镇东龙山村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办“农家书园”,3000余册图书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架上,几十种杂志、报纸可供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三、依托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作用

1、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村里的各类文体设施得到整合和完善,村落普遍存在的祠堂成了农民的培训基地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2、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不但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大家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也增强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3、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建设。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社区教育促使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遏制了农村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滋长,改善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使农村社会的和谐度、环境的舒适度有了极大提高。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参加赌博的少了,娱乐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

4、推进了农村经济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成人教育学校和村级基层社区组织阵地等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法制宣传教育等,提高了广大农民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水平,提高了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使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其用。帮助农民实现了再就业,实现了强村富民目标,推进了农村经济建设。

四、依托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的再思考

1、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与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反之,在一个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地方,是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前,乡镇成校师资无法满足农民的不同要求,必须建立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特长、会奉献的成校教师队伍。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必须解决成校各类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社区教育,为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提供了师资队伍。

2、培育新型农民,必须注重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新文化活动的载体,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建好阵地,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主要集中于集镇,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匮乏。基层文化网点缺少经常性的文化活动项目,有的成为老年人打麻将的场所。活动形式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通过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整合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乡镇成校、中小学校等社区资源,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阵地。

3、培育新型农民,必须紧扣农民的现实需求。农民解决温饱之后,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愿望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需求逐年增大。由于农村文化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封建落后的观念在农村仍有市场。一些青壮劳力处于闲置状态。近年来,区社教委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区域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用城市社区的理念来搞好新农村文化,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文化大餐”。特别是把教育与农民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与企业沟通,在了解各个企业急需工种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广告美术、电工、会计、保安等7种用工培训,同时,做到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办自主创业培训,共涉及13个工种,主要开展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式面点、美容美发、厨师、禽畜饲养等5方面的创业培训,受到失土农民的普遍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和技能提高,也使社区教育提高了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