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义乌市域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作者:骆正法   来源: 金华市社区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摘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社区教育。本文针对义乌市民大学社区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创新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推进社区教育的管理创新,推进和实现社区教育的优质持续发展,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社区教育;经验总结;发展模式;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重视社区教育建设与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将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人们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已经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义乌市从2003年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十年来,社区教育的组织从建立到健全,社区教育的内涵从整合到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从摸索到创新,社区教育的资源从挖掘到提升,都已日趋完善,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已经形成。作为承担社区教育主要职能的义乌市民大学,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义乌市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

  义乌市2003年成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以来,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无论从政府重视程度,还是各部门支持力度,或是社区教育培训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影响力,在周边县市都处在领先地位。但从整体上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社区教育还不够全面均衡深入,社区教育的经费缺乏,队伍建设滞后,培训内容与方式跟不上社会需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与项目开发、培训效率、保障机制等方面有待新的突破,各镇街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不平衡,社区教育学院建设有待加强。

  二、针对义乌社区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还将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办学方法,培育培训模式,挖掘教育资源,满足义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职能,营造社区教育良好氛围

  义乌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的品牌,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历届领导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的氛围日趋浓厚,社区教育服务功能也在日渐提升。但不能否认,义乌的社区教育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与日益富裕起来的市民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与杭州、上海等社区教育工作先进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部分镇街由于受交通与经济条件的制约,社区教育的发展步子缓慢,加快社区教育健康与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首先各职能部门要树立起像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样办社区教育的观念。将社区教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宣传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形成社会支持,全民积极参与的氛围;二是重新成立市级跨部门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建议市委市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相关人员担任组员,明确各部门义务与责任,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功能,要把关心支持社区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各尽所能,为市民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三是提升市民大学作用。完善“政府宏观领导、部门全力支持、教育部门主管、市民大学负责,社会媒体配合,社区村居自主,市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赋予市民大学在社区教育方面更多的发言权;四是丰富社区教育内涵。巩固已取得的社区教育成果,全方位提供市民的求职技能类如劳动力转移、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培训,使市民的观念从比较窄小范围的技能培训向全方位社区教育转变,从为生存学技能到为生活质量更好转变,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满足市民不断增加的科普知识如保健养生、娱乐休闲、防范减灾知识的需求。

  (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促使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义乌市社区教育工作已经构建了“市民大学—镇街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三级办学体系,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各项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如果说教育事业是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一项事业,那么社区教育更为如此,甚至比基础教育更为明显。重视社区教育,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区教育管理制度,维护正常的运转机制。其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建立完善社区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及科学的理论指导,促使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第三要强化市民大学的管理功能,完善校本部联系下属成人教育学院制度,每位工作人员联系负责一个镇街工作,成人教育学院工作情况与联系干部的考核挂钩。第四要加强镇街社区学院的建设,派足派齐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发挥各社区学院的主力军作用。第五要强化社区学校管理,完善社区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待遇上给予落实,加强对社区学校活动场地、宣传栏、活动设施的建设管理。

  (三)强化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确保社区教育培训质量

  市民大学办学八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已经日趋老龄化,办学以来教师几乎没有流动,需要补充年轻教育骨干。各镇街社区学院干部也面临人员关系不理顺,介于市民大学业务指导与中心校的人事管理的双重领导之下,工作内容与性质也很容易被挪位,不利于社区学院干部业绩考核。志愿者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如烹饪与面点培训所临时聘请的专业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市各个面授点跑,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待遇偏低,不利于留住优秀骨干。商务英语培训也因政策性原因不能聘请中小学英语教师,只能面向社会选聘,培训效果存在很大的不足,每期培训结束就有一些提出辞职,不得不再寻找新的师资,不利于长期建立优秀志愿者队伍。所以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

  一是加强市民大学社区教育学院专职队伍建设。按上级编制数派齐派足市民大学教师,大幅度提高市民大学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对镇街教育学院干部单独编制,或归并入市民大学教师进行人事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尝试由市民大学签订聘约与管理方法。拓宽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来源渠道,选拔调入中小学中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需有社区教育志愿者经历,满足义乌经济环境下的社区教育队伍;加强业务学习,组织青年骨干参加跨区域交流,或委托业务对口院校培训学习,最大程度满足社区教育的高速发展;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组织县市区域内社区教育论文评比,作为选送上一级评比的先决条件,科研能力要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组织社区教育先进教师评比,以评比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二是优化和提高志愿者队伍质量。动员与选拔一批本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志愿者教师。对专业性强的骨干志愿者教师建立聘任制,鼓励长年聘任,落实“五险一金”待遇。对义务教育段教师兼任社区教育限制适当放宽,允许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承担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尝试组建全市社区教育志愿者讲师团,深入各社区学校组织各种专题性讲座。

  (四)争取专项经费加大投入,规范社区教育经费管理

  《义乌商报》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底义乌户籍总人口为753314人,登记的流动人口数为159.5万。虽然每年300万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在金华市里处于领先,但在义乌庞大的外来建设者人口与本地人口数面前,经费上存在的缺口依然很大,想再拓宽新的培训渠道已显捉襟见肘,培训经费欠缺影响到社区教育的成效,影响着社区教育的稳步发展。

  首先要积极赢得政府支持,向上级申请,与各级部门沟通,争取按流动人口数与本地人口数总和来确定与下拨社区教育经费;其次要在增收节支上做好规划,加强对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的审核,规范使用好专项经费;第三要考虑适度调整培训项目与内容,如双证制培训。义乌市政府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10年,高中段入学率加上职高已经达99.2%;2011年高中段入学率达99.27%,随着双证制培训的实施,本地适龄学员已经越来越少,需要调整政策,扩大招生范围,从本市生源向外县市、外省来义乌的建设者招收,以扩充生源渠道;第四培训要突出重点。劳动力转移培训、烹饪与面点培训要有针对性,应该向镇及乡下贫困地区倾斜,城区五个街道主要应开展养生健身休闲为主的培训,继续面向市场开展商务外语培训,加大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培训。

  (五)加强社区教育硬件建设,架设社区教育培训平台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大量投入,使大多数义务教育段学校的教育设施非常健全,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计算机设备都可以当成电脑普及培训与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毕竟是不属于同一层次的教育,许多方面并不兼容,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教育资源不能共享。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培训面临大量的器材、师资与场地的欠缺,所有镇街社区学院还没有单独校区,没有专用教室与操场,没有体艺器材与运动设施,很难说能正常开展科普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与防灾减灾知识等培训,制约着社区教育学院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富裕的农民已不仅仅满足于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教育学院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配备齐全后,肯定会将大量的教育投入转向幼儿教育与社区教育,义乌社区教育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教育主管部门要审时度势,将各中小学撤并后的原校址归入社区教育管理序列,设立各成人教育学院校区或社区学校的培训基地,首先保证每个镇街能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学院院址,拥有相应的远程教育设备;其次加大社区教育学院硬件建设,全面开展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建成省内最领先的社区教育校园;第三加强软件建设,创造条件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学院,以创建推动社区教育学院的发展。

  (六)促进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空间

  义乌市民大学一直致力办好市民大学网和《义乌社区教育》刊,通过学校网站和社区教育刊宣传社区教育理论,发布我市社区教育动态信息及介绍社区教育先进事例。义乌社区教育网建立了商务英语、科普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的学习互动平台,为市民在网络上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培训突破时间地点限制,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学校网站建立了商务英语、科普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的学习互动平台,使培训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网络支持。《义乌社区教育》刊物定期刊发,免费送至全市机关各部门镇街、社区、中小学,让大家能及时了解社区教育工作动态,激发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热情,共谋社区教育发展途径,共同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规划建设好全市性的社区教育网站,将市民大学网站改建为义乌社区教育网,建成在市内及至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交互平台,保留现有的商务英语等板块外,增加科普知识、防灾减震、卫生保健知识、文明习惯、重大节日宣传以及考驾理论自考等功能板块。尝试奖励上网自学积分制的办法鼓励市民注册学习,达到一定标准积分的市民及时兑现积分。兑奖可尝试多种办法,如积分与世纪联华、有加利等大型商场兑换实物,引导市民在社区教育网里汲取科学知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真正发挥网站作用。继续办好《义乌社区教育》刊物,使之成为义乌社区教育的最前沿窗口,为义乌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各成人教育学院要积极参与《义乌社区教育》刊建设,提供第一手的培训经验、科研论文等资料。参与情况作为各成教学院的考核评价依据。

  (七)挖掘地域文化教育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义乌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商贸城。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来开拓社区教育渠道。一是要开发名胜古迹资源。如绣湖大安寺塔、千年古刹双林寺、古月桥、德胜岩、华溪森林公园、黄山八面厅、大草坪、勾践山等;二是开发人文历史资源。义乌名人辈出,先后涌现“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有被誉为太阳一缕光的当代雷锋金正红、热心下一代教育的退休教师金允泮和敢于代表细菌战受害者向日本提出诉讼的王选等等。还有众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楂林烈士墓、大陈烈士墓、吴店烈士公墓、尚经烈士墓、东塘烈士墓、长城公园烈士墓等;三是开发地域特色资源。义乌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义乌道情、剪纸、脸谱、小锣书等,有丰富的民俗传统如叠罗汉、武术、后宅踩高跷、海云寺抬阁翘、田心摆祭猪、迎龙灯等等,更有数不胜数的美食资源,如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而饮誉海内外,佛堂千张拉面、东河肉饼、上溪牛杂、荞麦老鼠、麦拓糊、麦鳅、佛堂白切羊肉、东何莲藕、楂林狗肉、豆皮素包、糖饧、清明馃制作等;有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还有蜜枣、红糖、丹溪酒、青柴棍、高粱烧、山花梨等具有义乌地域特色的乡土产品。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运用与传承自然、人文资源,发掘适合义乌社区教育发展的特色课程。

  (八)理顺社区教育部门关系,提升社区教育办学质量

  义乌的社区教育有着其独特性,市民大学承担非学历教育培训,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与发展,市民大学的一些功能将有所转移,如双证制学历教育,在现今99%的高中入学率的基础上,本地适龄生源将越来越少。义乌要提前规划与考虑义乌电视大学与市民大学合并的可行性研究,在教育局与成职教科领导下,分清职责,理顺关系,强化管理,重新理顺社区教育的关系。一是合格证书类培训与各部门举办的技能比武宜整合为由职校承办,如预备劳动力考证培训,电工考证培训;二是学历教育培训宜整合为由电大负责,如双证制学历教育,大专与本科学历教育;三是“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长培训宜整合为由各幼儿园承担;四是非学历培训宜整合为由市民大学承担,如商务英语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休闲娱乐培训、保健养生知识与健康教育培训等等。只有理顺了社区教育关系,才有利于各部门更好的开展各项教育与培训,更加明确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宽敞的舞台,也对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教育是一项开拓性、公益性的事业,需要进一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进一步理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借鉴外地成熟的经验,探索提高社区教育的办学质量途径,营造市民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义乌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尧.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成人教育杂志编辑部,2010,(10):6-8.

  [2]许建芸.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拓展网络学习方式[J].中国社区教育,2013,(2):22-23.

  [3]刘尧.新农村县域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9-116.

  [4]李晓飞.信息化社区教育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5-8.

  [5]李晚莲.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6]历以贤.21世纪:我国社区教育的路子如何走[J].社区,2003,(5):41-45.

  [7]刘尧,傅宝英.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县级社区学院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7,(2):48-54.

  [8]王忠武.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创新[J].泰山学院学报,2005,(1):18-21.

  [9]孙亚玲.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