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以苏南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摘要】新市民社区教育问题是苏南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我国新市民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上不断创新,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关键词】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新市民是指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谋求更好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包括主动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郊区被动转移的“失地农民”两类。苏南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新市民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新市民有1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问题是苏南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国外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市民社区教育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其虽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难度大;三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四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为此,可以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运作经验。

  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从世界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北欧、美国为代表“自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等三种类型。自治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社区内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参与社区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力量,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居民的教育需求”①;混合型管理模式是介于上述两种模式的中间形态,兼具政府主导型和自治型两种模式的优势;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优势在于:“社区教育的规划、资金的筹措、活动的开展、工作人员的安排等都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社区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具有权威性,在经费和资源方面能得到保障,有利于社区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顺利实施”。②

  社区教育的实施组织。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其实施组织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社区教育实施组织要属北欧的民众中学、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以及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美国是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较早、较为成熟国家之一,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美国的社区学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所在,其特色主要包括:一是具有明显的社区性。强调社区学院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开放性程度高。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条件的限制,向社区内所有成员开放;三是职能多样性。形成了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等教育机构;四是社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具有多科性和综合性。

  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世界范围看,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慈善组织及私人捐赠、教育项目服务收入等。美国的社区学院2003-2004学年与2004-2005学年四年制公立大学和两年制社区学院州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拨款以及学员的学杂费三部分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28.5%、18.7%和16.1%;29.6%、16%和16.7%;日本在1997年和2002年社会教育经费的来源中,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的比例分别为1.86%、17.88%、80.28%和2.30%、16.98%、80.7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各国社区教育经费中,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投资比例不同,但主要还是来自各级政府。社区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通过经费支持来保证其健康发展。

  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强化各级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的责任。新市民具有工作劳累、收入低、闲暇时间少、流动性大、主动受教育意识不强等特点,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新市民社区教育面临投入多、运作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只有各级政府才能承担起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责任,因为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政府可以通过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提供新市民的教育服务,并通过制订新的政策规章,以法规的形式规定新市民教育服务多边合作供给的具体实现方式、条件以及特许优惠等。

  因此,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具体做法是: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行业部门、有关社会机构的管理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推动新市民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体系,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因此,要保障新市民社区教育健康、持久地发展,建设各种各样能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实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以常州市为例,2009年5月,常州市政府决定依托常州电大,整合其他教育培训资源,成立常州社区大学,构建常州社区大学(市)、社区培训学院(区、辖市)、社区教育中心(乡镇,街道)、社区学习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网络在线教育。建立了“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现有15000门包含各类教育的百科全书式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市民可以通过免费注册形式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学习还可以积累学分逐步升级转换得到相应的奖励;二是电视台视频学习。融合常州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名师,现已自建了市民喜闻乐见的具有常州人文特色的200门课程,这些课程已通过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向广大市民播出;三是深入社区进行面授。根据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由社区大学选派一批名师深入社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与交流。

  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鉴于新市民的收入水平,让他们自己独立承担教育培训费用是不可能的。对社区企业而言,他们所追求的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之担心新市民在接受培训好后就跳槽,所以企业也不太热心新市民的教育。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市民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办学或捐资助学。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及时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规定,并确保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结合当今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笔者认为,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提取社区教育经费显然已经和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不再适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省、市两级财政为主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建立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由教育行政及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新市民社区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政府、办学机构、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培养质量标准以及评价办法。以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建立完善各级各类社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将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到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去。

  构建新市民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建立新市民学分积累、转换与认证制度。实行新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对新市民终身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常州市为例,2009年,为鼓励新市民参加学习培训,常州市通过“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开展了包括课程选择、在线学习、学员管理、学时记载、学分统计等“一站式”学习服务。在全市范围探索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卡”,使其具有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学习统计等功能,并将其与“市民卡”相整合。

  实施新市民社区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严格实行技能技术岗位由劳动者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定期更新与新市民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新市民接受社区教育的状况作为各类证书定期注册的重要条件,把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经历和成果与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实行带薪社区教育假制度。定期表彰为社区教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作者为常州大学副教授;本文为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JY015)

  注释

  ①②郝美英:“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20日,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