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使社区党员队伍日益壮大。社区党员作为社区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其地位和作用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日显重要。因此,如何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合格、本领过硬、作风顽强,充分体现先进性的社区党员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的新情况

  1、社区党员来源的宽泛化日趋明显。一是企事业单位转入社区的党员,主要是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和退休党员;二是在职党员,主要是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三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主要是个体户和小型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四是退伍军人党员,主要是自主择业的退伍军人党员;五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党员,主要是工作地点不稳定和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党员;六是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党员,主要是农民工党员。

  2、社区党员构成的复杂化程度增加。随着社区党员来源的日益宽泛,社区党员构成的复杂化程度也迅速增加。一是年龄构成的复杂化;二是职业构成的复杂化;三是收入构成的复杂化;四是经历差异的复杂化等。

  3、社区党员流动的无序化速度加快。一是流动的速度加快。随着企业的改制,工作的变化、工作单位的变迁以及个人主动性地选择居住地点,导致社区党员流动的速度加快。二是流动的频率加快。由于谋生的需要,党员流动总是有着趋利的态势,随着市场经济利益的变动频率加快,导致党员流动的频率也加快。三是流动造成的人户分离现象增加。部分党员虽然居住地迁出了原来社区,但由于熟悉原来社区的人和事,不愿意将党组织关系迁出;个别党员由于担心接转手续麻烦,不愿意迁移党组织关系;还有投亲靠友、房屋出租等原因,造成人户分离等。

  4、社区党员素质的差异化幅度拉大。一是文化水平的差异幅度拉大;二是党员意识的差异幅度拉大;三是价值观念差异幅度拉大;四是宗旨意识差异幅度拉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受消极因素影响,放松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党性意识淡化、宗旨意识弱化,有的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的认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相矛盾的,等等。

  5、社区党员需求的多样化逐步呈现。一是部分改制企业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及大学毕业生党员要创业就业、解决生计,迫切需求了解就业信息,开展专业技术、就业技能等培训;二是部分退休党员工作上退休、长期有时间多余,迫切需求活动场所、娱乐场所、发挥作用的场所,以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三是部分两新组织党员从市场经济、利益取向出发,迫切需求掌握市场信息、经济知识、行业知识;四是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党员迫切需求稳定的居住场所、工作场地及解决子女上学、就医,以及大部分党员需求社区党组织提供各类不同的帮助、服务,等等。

  二、当前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思想上重视不够。一是思想认识错误。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置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二是价值取向偏差。认为市场经济强调的是竞争意识,效益观念,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奉献精神已不合时宜,对党员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三是职责落实欠位。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未能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没有认真履行教育管理党员的工作职责,职责分工不到位,责任落实不明确。

  2、方法上陈旧落后。一是教育管理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在教育管理中往往搞“一刀切,一锅煮”,没有分类施教,特别是不注重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离,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吸引力、感召力。二是教育管理方法呆板,灵活性不强。不善于利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很少采用党员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感到乏味,难以激发党员学习热情。三是教育管理内容单调,实效性不强。在教育内容上与党员的思想实际、生活需求结合不紧,教育管理工作未能与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实效性不明显。

  3、机制上保障不力。一是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不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街道党委只有1人抓党建工作,社区党支部书记大部分要兼管社区其他工作。二是街道社区党务干部素质亟待提高。部分党务干部、支部书记不了解、不理解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涵,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空有热情。三是社区硬件设施较差。部分社区没有党员活动室或活动室偏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无阵地,党员电化教育需要的电视、VCD等设备也不完善。

  三、对策和建议

  1、要把握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一是要结合思想建设需要进行教育管理。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着重解决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结合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教育管理。紧紧联系社会形势的变化,用有说服力的方法和内容回答党员思想上的种种困惑,消除不正确的认识,使党员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三要结合生活实际需要进行教育管理。结合党员个人的实际,组织党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岗位专业知识等。

  2、要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一是在教育形式上,要实现“六个结合”。即:通过灌输式教育与探讨式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典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个人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专家辅导与外出参观相结合,充分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二是在教育手段上,要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在管理措施上,要实行分类管理。对下岗党员实行“1+N”教育模式,即一名在职优秀党员帮带一至几名下岗职工党员,组建各具特色的学习互助小组,经常性地组织和督促下岗党员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对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对老龄党员可以通过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要注重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性。一是要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完善社区党员教育机制。结合社区工作和党员实际不断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的机制,用制度来约束、督促工作的落实,使社区党员教育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二是要着眼于规范党员管理,完善社区党员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党员实行动态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三是要着眼于扩大党内民主,完善社区党内监督机制。推行党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的渠道,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四是要着眼于塑造党员形象,完善社区党员作用发挥机制。进一步完善“设岗定责”、“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责任制,让每个党员都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有效地发挥先锋作用。五是要着眼于提高工作实效,完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责任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社区建设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责任制。

  (作者为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