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社区教育推进社区环境治理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3日

  【核心提示】社区教育是培育和形成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社区环保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居民们需要接受环保理念,掌握环保知识和科学方法,拥有一定专业技能。

  在现有治理格局下,城市社区治理如何真正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共治,促进社会建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上海市梅陇三村社区近年来在社区环境整治中的一系列实践,充分展现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过程。考察其中的社区工作运作机制,或可摸索出一条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之路。

  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隶属于徐汇区凌云街道的梅陇三村社区是上海市徐汇区典型的“配套公建”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市中心城区改造而来,是以动迁安置为主的老社区。该社区居民大多从市中心搬迁而来,之前的住房条件差,收入水平一般;社区居住人员来源多元化,居民诉求多样化,导致在社区事务处理过程中常常出现诸多矛盾。

  随着城市发展,外来人口增加,梅陇三村社区面临着房屋出租户增多,社区成员复杂,呈现出老人多、房型多、困难群体多、出租合租多等特点。由于社区居民背景复杂,各种生活陋习难除,导致旧式小区的一些普遍问题,例如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不易形成社区文化,社区公共事务难以开展。在社区环境治理开展之前,该社区的户外垃圾杂乱堆积,天气炎热时恶臭熏天,生活质量堪忧。因此,如何开展社区环境治理,成为居民区的紧迫课题。

  2009年开展的“迎世博600天行动”给梅陇三村社区带来了社区综合治理的契机。由于政府加大投入,社区硬件环境的面貌焕然一新。之后,为持续保持环境整洁、生态和谐的面貌,该社区中社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决定实施一项“凌云生态家”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得到了该社区居委会书记的大力支持。为增强社区推广中实际操作上的指导能力,社区学校主要负责人引介了一位长期志愿从事环保工作的“环保达人”加入该项目。梅陇三村社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从垃圾分类回收与推广开始展开。

  2010年以来,在硬件建设上,“凌云生态家”项目不仅改善了社区学校的教学条件,还引入了“厨余垃圾生化处理项目”,在各垃圾库房配备了专用“厨余桶”,把处理后产生的肥料用于“一平米菜园”项目。在软件建设上,社区学校搭建了多个教育、互动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如“社区与家庭生态道德讲堂”、“青少年社区实践项目”等,在社区各年龄群体中推广厨余垃圾分类知识和“微绿地、微农业、微循环”的社区生态保护理念。更关键的是,社区教育过程中促成了10名家庭主妇自发组成了“绿主妇、我当家”的行动小组,为此后的“绿主妇”议事会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利用社区工作引导居民积极参与

  引导需求多样化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共同利益的活动中来,是实现社区治理的必要前提。依靠行政性力量贯彻政策性的要求,虽能够实现短暂的突击性任务,但让居民持久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就需引入新的社区治理的方式和机制。梅陇三村社区的治理经验中呈现出了社区工作的力量,并形成了一种都市社区治理的运作模式。

  首先, 梅陇三村社区的经验集中表现在,耐心培育“绿主妇”行动小组,逐渐形成了“绿主妇”环保指导中心这一社会组织,并通过“凌云生态家”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与“垃圾减量回收”等公共行动,建立起了更为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合理模式。

  其次,梅陇三村社区的实践显示,在具体的社区公共事务中,仍须处理好基层权力的配置问题。尽管作为个人可选择是否加入社会组织,“绿主妇”环保指导中心的核心成员则是由居委会推荐的。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仍具有官方约束力,被推荐人支持居委会领导,或本来就是社区公共事务中的活跃分子。当这些参与者形成居委会、社区学校和社区居民三大主体组成的“绿主妇”议事会时,他们成为组织开展公益项目的核心力量,发挥出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功能,使得服务的提供也变得更为主动。

  “绿主妇”的运营主要涉及两大方面。首先,“绿主妇”议事会以垃圾分类回收为主题展开活动,改变了原有的社区治理架构。“垃圾分类”仅依靠“绿主妇”的成员是不可能做到的,更需要社区居民的全方位参与。“绿主妇”的行动策略是尽可能在社区的各类团体活动中镶嵌入“生态环保”的要素,促进环保理念、知识的普及。比如定期开办“老年读报小组”、“合唱队”等社区活动,通过积极普及垃圾减量、分类回收的知识,促进居民交流。其次,“绿主妇”还设立了创意工作室,组建了低碳环保宣传队、垃圾减量活动特别小组。创意工作室不仅收集社情民意,生产环保创意作品,还策划推进社区的环保服务工作。这两方面的工作相互配合、齐头并进,使得“绿主妇”一边发挥主体性,开展社区环保活动。另一边则以居民为主体,倾听他们在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反馈专业知识和方法,尝试科学地解决问题。此外,议事会每月都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并讨论下一阶段的服务方案,具体工作则由议事会成员分头落实。

  社区教育是培育和形成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直面“垃圾围城”的城市治理危局,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之路,社区工作大有可为。梅陇三村社区的居民生态环保行动持续多年。在社区治理视野下,梅陇三村社区的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基层政府需转变观念,支持并确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地位。如今,依靠传统的单一行政化力量已无法可持续地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必须依靠社区各主体间的多元协同,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局面。在梅陇三村社区中主要表现为居委会、社区学校和“绿主妇”三者之间形成的共治架构。在其他城市社区,因具体环境、人事状况不同,参与多元共治的主体或有所不同,但要形成有效的治理架构,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社区教育是培育和形成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社区的环保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居民们需要接受环保理念,掌握环保知识和科学方法,拥有一定专业技能。坐落在梅陇三村社区之中的社区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和智力支持。从“自然课堂”到生态种植专业教室,从居民种植体验课程到交互式电子学习平台,从开放式互动展厅的布置到“社区生态文明教育项目”,这一系列社区教育活动普及了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理念,并有效培育、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公共性。因而,基于当前城市社区的现状,有效推进社区自治就必须依靠持久有效的社区教育,使先进理念和科技知识能够在社区居民中得到普及与应用。

  最后,参与治理的主体性需要依靠社会组织才能得以实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之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共治过程中来,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会治理转型的必要条件。在梅陇三村社区,“绿主妇”逐渐发展成为政府与居民之间值得信赖的纽带,不断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共治之中,调动起他们自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出了社区的真正活力。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