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让公共文化服务“生根开花”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千头万绪,如何找准突破口,做好这篇大文章?马鞍山市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龙头,把项目推动、市场运作、载体促进统一起来,使公共文化服务实实在在“生根开花”。

  马鞍山市明确界定文化强市的“六强”目标: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强、文化凝聚力强、文化影响力强、人民幸福感强。特别是把文化事业强摆在首位,作为实现文化强市的首要标志。为此,他们从2010年以来就提出“四城同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与打造学习型城市结合起来,以文化人、以文养心、以文励志,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在理念上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公共文化项目,把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来抓。马鞍山市明确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进度,实行项目化管理,定期考核,确保如期建成。目前,投资10多亿元的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市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会展)中心也进展顺利,筹划中的市美术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将在年内开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城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

  同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激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马鞍山市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成果,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导作用得到明显增强。首先是动员社会力量,比如,学校、企业的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其次是运用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配送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政府补贴等方式,用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

  马鞍山市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一要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发展中的新定位,推动政府从“养人”转向“养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针,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看作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大举措,转变职能,履行职责,层层分解创建任务,并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来考核。二要把握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马鞍山市以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主要支撑,完善基层数字化网络布局,把数字服务向乡镇、街道延伸,打造全省领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牌。这一举措,既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又能创新公共文化传播服务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可谓一举多得。三要构建公共文化综合性服务的新平台。既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体,又要打破国有文化单位“包办”公共文化服务的局面,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强大合力;把学校文体场馆向社会开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社会化和效益最大化;实行公共文化服务采购配送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以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惠及人民群众。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以先进的理念激发出文化服务的蓬勃活力。

  (执笔:陆勤毅 庆跃先 吴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