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山东诸城:农村社区教育改变农民生活生存方式

作者:张婷、刘博智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3年前,山东省诸城市的1249个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08个农村社区。那时,新居民们以为只是换了个名字,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3年后,诸城农村社区学院的13个社区分院和208个社区教学站教会了居民们新技术、新本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老百姓才意识到,这样的社区的确和村不一样。

  “楼房改变的只是农民的住宿方式,社区学院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方式。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最终要靠老百姓头脑中的变革。这其中,社区教育的功劳最大。”诸城市市长张洪全说。

  居民的生活被学习悄然改变

  以前农闲的时候,居民们不是聚在一起打牌,就是蹲在街头闲聊。自打有了社区教育,学技术、看新书、谈礼仪,成了最时兴的事。

  3月初的诸城,春寒料峭。

  清晨6点,家住东枳沟社区的邬秀基大娘从热乎乎的被窝爬了起来,穿上棉衣,简单地喝了点儿粥就准备出门。

  正是农闲时节,邬大娘要去哪儿?“约上几个老姐妹,到社区分院听养生课,上课的专家可是大学的教授哩!”邬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跟着邬大娘,不到10分钟,记者就来到了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枳沟分院。按照诸城市的规划,每5个村即是1个社区,公共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比城里还方便哩!”邬大娘说。

  走进枳沟分院,记者看到,气派的学习广场足以开展几百人的大型活动,新建的教学房配备有培训教室、技能训练室、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室,硬件上的投资赶得上一所标准化学校。

  邬大娘要上的养生课被安排在能容纳200人的培训教室里,教室已基本坐满了。“我们农民原来哪有条件听养生课?现在,社区请来大专家,谁也不愿意错过机会。这不,几个社区的乡亲们全来了,你要不早起,还真占不上位置哩。”土墙社区的居民郝维安说。

  给新居民上课,是诸城市领导的主意。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民从平房请进楼房,关键是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要达到这个要求,教育必须先行。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社区教育被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市教育局设计了一张覆盖全部108万名居民的学习网,撒了下去。

  为了“打造10分钟学习圈”,诸城市教育局依托国家级重点职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师资开办了农村社区学院;在13个镇街建起了标准化的社区分院,全部配备了“7室3中心”;在208个社区成立了农村社区教学站,随时将课程送到田间地头。

  一支拥有132名专职教师的社区学院队伍为居民学习奔走,689名资深教师走进每个社区……

  现在,居民的生活已经被学习悄然改变。大源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说:“以前农闲的时候,居民们不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打牌,就是蹲在街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自打有了社区教育,大家有了新去处。学技术、看新书、谈礼仪,成了俺们这儿最时兴的事。”

  居民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

  配合经济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以种养户、农村回乡青年、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为培训对象的5大模块的几百门课程。

  小麦春季管理、特种动物养殖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翻开《舜王分院2012年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记者立刻被这些琳琅满目的课程吸引住了。

  舜王分院院长王茂杰说,社区学习与学校不同,多样实用的课程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回忆起分院第一次开课时的情景,王茂杰直摇头:“那年,我们好不容易请来了大专家,但老师一张口就是课程概论、概念定义这样的内容,居民们没有兴趣,直打瞌睡。”居民们说:“种了一辈子地,那点事儿谁不会,还用得着教授瞎白话?”

  直到有一次,蔬菜基地几家农户的辣椒得了根腐病,怎么也治不好,眼看着辣椒就要“全军覆没”了,居民们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王茂杰。王茂杰连夜联系诸城市的蔬菜专家,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大棚,这才化险为夷。随后,分院又在下辖的几个教学站有针对性地开展辣椒病虫害防治讲座,有效地预防了辣椒大面积虫害问题。

  辣椒大户柳之高高兴地说:“原来,农民种菜靠的是在烈日下,挥舞锄头辛勤劳作。如今,更多的是靠科学和智慧。这多亏了分院的好老师。”

  这件事给了王茂杰很大的启发:社区课程就要不问起点、不讲全貌、抓住问题、一学到底。

  为了开好课程,教师们深入农户,调研培训需求,量身定制课程菜单。居民们也可以通过分院热线电话提出学习要求。仅3月份,舜王分院就接到近200份居民培训订单。现在,老百姓将这样的学习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居民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

  近几年,诸城越来越多的社区发展起了规模经济。东山社区的水貂养殖、乔庄社区的工业园区、东枳社区的生态农业、土墙社区的纺织加工业……这些社区的新产业都急待着教育为居民补课。配合经济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以种养户、农村回乡青年、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为培训对象的5大模块、11个大类的几百门课程。仅实用技术培训一项,诸城每年就举办培训班1300余期,累计培训30多万人次。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刚拿到这个月工资的乔庄社区居民张力大叔。他一边数着钞票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在教学站学到真本事,现在是一个合格的服装制作工人了。”

  居民的脑袋被教育改变了

  种地的大叔大娘们成了现代农业专家,讲起套种、栽种等新技术,滔滔不绝;当了工人的姑娘、小伙变身为金蓝领,制衣技术、焊接技术个个顶呱呱。

  侍弄完花圃里的花草,密州街道花园社区居民张桂芬打开电脑,进入诸城终身学习网的页面,点开一门新上网的中国文化视频课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张桂芬说:“现在花棚里通了网络,可以随时上网收看视频课程,学习生活两不耽误。”

  将课堂延伸到网络,是诸城市提升社区学院教学服务水平的又一高招。诸城终身学习网编织起满足社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纵横多向的立体式农村社区教育信息服务网络。

  网站建有新闻快递、政策法规、在线学习、便民服务等多个栏目,还有丰富多彩的网络课程,内容涵盖种植、养殖、生产、普法、文化、养生等多个方面。

  市教育局每年开发和购买超过10G的社区特色网上课程,投放在网站上。108万诸城居民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免费享用这些资源。海量信息通过网络输送到诸城每个居民面前。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如何让在家的农民跟上社会飞速变化的脚步?网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诸城市教育局局长、农村社区学院院长李庆平说。

  为了激发社区居民上网学习的积极性,社区学院还建立个人排名和分院排名的激励机制。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收看网络课程,参与互动学习赚取积分。如今的张桂芬已经是这个“数字化社区”的明星学员,以45439的积分高居榜首。

  “看着会学习的人都挣了大钱,乡亲们都坐不住了。这不,我们都把诸城终身学习网设成了电脑主页,比着看谁的学分多。”花园社区居民李大娘指着自家的电脑说。

  网上课程让居民们流连忘返,像张桂芬这样迷上网络学习的居民并不在少数。诸城终身学习网的访问量已经超过1200万,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实名注册率达也超过了10%。在网上发布学习信息、约请专家讲课成了诸城社区群众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居民们的脑袋真的被教育改变了。“种地的大叔大娘们全成了现代农业专家,讲起套种、栽种等新技术,滔滔不绝;当了工人的姑娘、小伙变身为金蓝领,制衣技术、焊接技术个个顶呱呱,连村里的娃娃们都离不开学习网了。他们说,网上讲故事的姐姐最亲切。”诸城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吴洪杰说。

  如今,学习成了居民们的一种习惯。

  “晚上干点啥呀?”刚从社区分院下课的老姐妹问邬大娘。

  “我在网上和李大教授约好了,他给俺说说‘中央一号’文件,那里提到的家庭农场咱也能搞。”邬大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