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打造坚强支柱,撑起学习型城市蓝天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奈·卡尔森(ArneCarlsen)称:从欧盟到北美,从英国到日本,从德国到韩国,从南非到越南,从温哥华到北京、上海……全球业已有一千多座城市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学习型城市。显然,学习型城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构成一种极其显著的城市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建立了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LCN),并于2012年11月,颁发了一份具有重要导向和参照意义的文献--“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作为一座学习型城市除了需要考量其“基础条件”--要兼备发展谋略、社会参与和资源共享,以及“目标定位”--要兼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际和谐、社会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等以外,还必须予以大力关注的,就是要对这样一种理想城市进行具有核心意义的“构成元件”之锻造,或曰,要致力于充满承重意义与支撑意义的“六大支柱”的打造。这些支柱是:

  其一,要发展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种学习活动。焦点在于:学前教育的入学率;基础教育的入学率;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非传统学生(成人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学习能力缺失者的学习机会;面向国际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提供特殊的教育与学习支持。

  其二,要为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注入生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配置;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的公共投入;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的民众参与程度;边缘群体对社区学习活动的融入;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的成效。

  其三,要大力推进工作场所的教育与学习。要点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参与学习的频率;明确企业组织的职责;加强失业人员的培训;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

  其四,要广泛应用现代教育与学习技术。节点在于:学校使用计算机;家庭、学校和社区接通互联网;发展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运用多样化的工作场所学习技术等。

  其五,要在学习中提高品质与追求卓越。主要的评价指标是:教师培训及其成效;特殊学习的支持及其效果监测;友好相处的学习环境;各类品质教育及其效果;学习成果的评估;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工作业绩。

  其六,要培育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文化。主要的评价项目是:倡导全民终身学习;提供学习信息和服务;创建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实施学习成果认可与奖励制度;家庭图书的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利用。

  二

  我们记忆犹新:1999年,徐匡迪市长在上海迎接21世纪的教育工作会议上率先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的号召。由此,学习型城市建设浪潮在全市范围内蓬勃展开。十多年来,其轨迹延伸中具有标志意义的是:

  --2001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十五”规划,重申“要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学习型城市”。

  --2006年,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2007年,上海市教委设立了终身教育处,并成立了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201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将“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为重要或重大发展项目。

  --2011年,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发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并重新组建成立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三年行动计划》。

  诚然,对于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尤具一线实践意义的是,从2001年起,闸北、嘉定、浦东等十五个区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而闸北、徐汇、嘉定、浦东以及静安、普陀、长宁、杨浦等又先后被其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如今,上海已经建成17所社区学院、200余所社区学校、5300余所市民学校(教学点)。2012年,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大学”。至于初步形成或正在努力培育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市民等,又俨然分别当以百千万的单位来加以计量了。

  总之,纵观当今大局,上至中枢,下至地方,或者说,从政府官员到广大民众,整个城市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一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正在从理想型的愿景,开始迈向具有真切感的彼岸。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型城市的“六大支柱”建设,是具有评鉴意义和目标导向意义的。据此,回眸过去,可以肯定上海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成绩斐然,但前瞻未来,又可发现其还存在着诸多有待充实和提高、改进和改善的空间。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对照“六大支柱”的内在构成及其相关解释,在充分认定进步与成就的同时,上海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在其未来的实践进程中仍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就“发展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言,根据上海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要达到99.9%;学前三年阶段、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均要达到99%;每十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要从4300人达到5200人;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从13.8年达到15年。此外,还要使高校的在校国际学生比例从6.2%增长到15%;使25~6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重从24%增长到47%。可见,这一支柱的打造依然任重道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来,增进学习能力缺失者的学习机会,发展“非传统学生(成人学生)的高等教育”,以及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尤其需要得到高度关注。而其目的,就是希望运用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原理,坚持从学前到职场、从儿童到成人,去帮助其体现教育权利的获得与学习机会的拥有,并由此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获得必要的生活知识与劳动技能,成为拥有理解力和创造力、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新型市民。

  就“为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注入生机”而论,通过多年创新和努力,特别是“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相比初始阶段,现今上海的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作为基本保障,其体制与机制更加健全了;作为实践蓝图,其构思与设计更加精心了;作为实践条件,其硬件与资源更加完备了。此外,作为学习空间,其网络与平台正在得以不断的编织与搭建;作为人力配置;其工作者队伍正在得以不断的充实与壮大;作为项目供给,其学习内容正在变得更加丰富;作为品牌打造,其执着意识正在变得更加强烈。诚然,根据这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以及为了在更广、更高的水准上展现其内涵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显然还要面临诸多任务与挑战,尤当发奋的是:要进一步将之纳入社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财政投入渠道、整合更多学习资源;要显著提高各种群体的参与程度、关注边缘群体的深度融入;要帮助人们战胜各年龄段转折中出现的身心发展问题、要注重能力获得和精神提升之间的平衡与转换、要努力实现与民生问题、文化发展之间的对接。此外,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还当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保障;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还当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

  从“推进工作场所的教育与学习”方面来说,事实证明,上海正在建成一大批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与学习型事业单位等。然而,根据这项指标及其要求,显然还需要我们更大面积地增进员工培训的保障、提升员工参与学习的比率和频率、加强失业人员培训、增强校企合作,创新学习方式、营造社会培训与企业内部培训的共同健康发展等等,以期促使全体市民能够真正“具有达到21世纪水平的新技能和新能力”,获得劳动和就业的机会。对此,还必须坚信和坚定的是:成人学习,必须和生活世界尤其是与具有核心意义的职业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必须和生活过程尤其是与具有主轴意义的职业生活过程结合起来。因为,与职业生活世界、职业生活过程相联系、相结合的,发生在工作背景下的教育与学习,一定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践,一定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体现。

  从“应用现代教育与学习技术”方面来看,可以肯定,其发明与推广,既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原动意义,又对其持续推进具有支持作用。如今上海,家庭、学校、职场、社区等使用计算机和接通互联网已然相当普及,干部学习网、远程教育网、老年学习网、职成教在线、东方社区信息苑等亦正在得以广泛运用。但依然值得深入探讨的是:眼下名目众多的电子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开放学习、自我导向学习、自我生成学习等新途径、新方式,究竟应当得到怎样一种适宜、优质的开发和使用;那些非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材料”、“个人学习技巧”等新概念、新方法,又究竟应当借此得到怎样一种特别的设计和使用。当然,还有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是:“人-机学习”同“人-人学习”,以及“个人学习”同“集体学习”又该得到怎样一种合理、有效的兼顾?

  关于“在学习中提高品质与追求卓越”,通过相关文本阐述可以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1)各类专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一定要通过学习来持续获得高质量的专业发展;(2)要为市民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市民建立优质的学习支持系统;(3)学习支持系统要为市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品质教育”,以帮助其不断提升素质、不断追求卓越;(4)要确保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要形成公正、有效的学习成果测评系统,从而使人们真正能够学有所成--有利于就业与创业,学有所用--有助于胜任工作和创造业绩。无疑,这些同时具有监测评价和目标导向意义的意见,对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而言,既是一系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正在付诸努力的命题,又是需要予以持久关切并进行长期探索的命题。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事关学习的本源与归宿,更事关每个市民的终身成长与全面发展。

  最后,关于“培育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视野里,倡导全民学习、倡导终身学习、提供学习信息、提供学习服务、利用家庭与公共图书、学习成果奖励、学习氛围打造等都必将成为它的关键词句。对之,从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现实视角出发,我们还必须运用更多更强的手段,在更大更广的人群范围中,来深入传播和牢固确立:终身学习是一个持续人的一生的过程,是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终身学习是一种人的存在方式,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等思想,并真正形成一种“在自上而下中有自下而上的认同与参与;在自下而上中有自上而下的引导与服务”的互动局面,从而促使每个城市居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之中,并且去真切感受学习能够带来的健康,去深度体验学习能够带来的幸福。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伟大征程,我们已经出发,我们正在前行。深切的期待就是:在其未来进程中,让我们再进一步来共同争做这“六大支柱”的锻造者和夯实者,使之变得更加有力、更加坚强,以能够真正支撑起学习型城市这片蓝天!而在这片蓝天下,又让我们能够不断地再来见证和赞美上海这座本已充满魅力的城市,因为每个市民持续一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而变得更加智慧和灵动、开放和包容、优雅和从容,更加具有理解力和想象力、适应性和创造性、民族性和国际性,以及更加拥有追求繁荣的坚强意志和实现理想的坚定行动!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