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二中市级教研观摩周 展示“学习型组织”建设成果
2012年的最后一周,福州二中举办了市级教研观摩周活动,21节公开课,全部由书记、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和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开设,体现了二中教师队伍的最高水平,颇具学术含量。该校从2004年开始“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本次观摩周,展示了教研组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教研观摩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核心发展力”为主题,围绕“构建‘情境·问题·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开设了12个学科21节观摩课。具有特色的是,在公开课后分学科举办教研组长研训沙龙,邀请福州教育学院的教研员主持,各校教研组长交流教研组建设经验。
学校还请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系主任谌启标教授,开设《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谌启标说,在高中新课程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遇到了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师队伍提升带来的难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发挥以教研组为基础的团队智慧和力量,突出校本特色,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思考、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组织,学校的发展建立在教研组发展的基础上。怎样发挥教研组和集备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从2004年起,福州二中提出并坚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做法。
二中校长柯翔武告诉记者,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其理论基础是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即构建一种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组织。学校通过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做好“五位一体”的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进行团体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学会系统思考。8年来,学校扎实做好“五项修炼”,教师队伍呈现舆论主流向上、员工关系和谐、资源交流共享、团队协作有序的局面,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福州二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方颖以“团体学习”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学校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具体做法。她说,学校立足校本,内外协同:请来专家,让老师们向专家学习;开展教研组间借鉴学习、教研组内互助学习。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创建有自己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组织老师多人同上一节课,一人多次上同一节课,每一节课后教研组进行说课评课,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同伴互助,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还通过专题式、论坛式、课题式、课例式、竞赛式校本教研等途径,提高校本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老师们都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过程,也是课堂优化、教师观念更新、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福州教育学院一位教研员告诉记者,现阶段很多学校的教研组活动都被淡化,更注重于年段集备组教研,甚至在个别学校同一学科同年段的教学进度参差不齐,这样无异于将宝贵的教学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教师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都遭遇瓶颈。福州二中教研组建设的成果值得兄弟学校教研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