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拥抱新职业莫忘老手艺

作者:苑广阔   来源: 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3日

  旅游体验师、宠物美容师、农场经理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且长期处于更迭变化之中。(5月1日《光明日报》)

  10年前,当“家政服务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初登上海滩时,人们还感到很稀罕。如今,成百上千种新职业不断涌现,人们却变得很淡定。“正规职业”的界定已经越来越开放了,对段子手、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等层出不穷的新职业,很多人也能抱以开放的态度,这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我们应该开放看待新职业,因为新职业不断涌现,不仅拓展了人们自主择业、追逐梦想的空间,也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加选择的抛弃那些传统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已经出现更好“替代品”,完全不适应时代需要的职业,比如铅字工、修笔匠、寻呼台传呼员等职业,该告别就告别。但对那些短期看起来不景气,但长远来看仍有存续价值的职业,不能盲目否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几年前遍布街头的自行车修理匠,曾被认为是已经被淘汰的职业之一,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修理自行车的师傅反而成为目前最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很多过去被认为是“没前途”的修车师傅,纷纷被各大共享单车公司招致麾下,工作有保障,收入也不菲,有的还参与技术革新,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一些地方很多被认为“没落掉了”的裁缝、铁匠、皮匠、篾匠等手工艺人,现在成了私人订制的“俏师傅”。这说明,老职业并不见得就是破落职业,不能老用旧眼光看待传统职业。

  很多老手艺看起来光辉不再,但凭借精湛的技艺仍有市场,有的即便市场前景缩窄,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意义却很深远。因此,我们既要开放的迎接新职业,也不能对老职业太过“市侩”,该扶持的要扶持。对老职业、老手艺保持应有的温情,不仅关乎一些技艺的传承,有时也关乎一个民族能否延续其特色手艺,能否保持对工匠精神的一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