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自检一流企业大学必备的六大关键能力

作者:秦长灯   来源: 培训杂志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6日

  作为宝钢的企业大学,宝钢人才开发院被定位为“员工培训基地、管理研究基地和员工创新活动基地”,自创建以来近十余年间,一直对国内外优秀企业大学保持跟踪对标研究和学习研讨交流,积极借鉴同行标杆的成功实践。基于宝钢人才开发院近十年来的建设经验,我们认为,优秀的企业大学应在六个方面积极探索。

  1.具备外部视角,洞察发展趋势

  新时代的职能转变

  企业大学不再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培训为员工赋能的部门,而要成为一个学习机构,以“助推企业组织变革和人才发展”为主要职能。因此,除了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聚集、分享和传承之外,企业大学还应当积极发挥作为“企业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与专业平台”的作用,了解外部资讯信息、知晓行业发展动态、掌握学习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具备一种外部视角,能够审视企业自身。

  企业内部的独立第三方

  企业大学无法完全超脱于所从属的企业而存在,但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提升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理性评价和专业化建议的能力,建立并强化作为企业内部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大学应掌握并运用这种独立第三方的专家视角和专业能力,洞察行业发展趋势,观察企业大学本身乃至整个企业,进而发现问题,并为之提供解决方案,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2.坚持客户导向,掌握需求动态

  企业大学真正的客户是谁?

  客户是谁,这是企业大学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归根结底,企业大学的客户应是它所从属的企业,一般意义上是指企业及其内部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但是,如今企业竞争的本质已然表现为价值链竞争乃至生态圈竞争,企业大学的客户不仅仅只是企业组织本身,还需要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协同和支撑企业各个经营单元,将培训或咨询等业务拓展延伸至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上和生态圈中。

  与客户共同辨识真实需求

  在“唯有变化是不变”的VUCA时代,许多客户对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也一时难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能否与客户一起客观分析和正确辨识其真实需求,以及如何持续准确地把握一直变化着的客户需求,已经成为企业大学十分紧要也最为棘手的现实挑战之一。

  战略导向决定需求导向,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大学业务需求的总来源。在VUCA时代和企业转型变革中的混序状态下,坚持聚焦企业战略并不断增强混序管理能力,对企业大学而言是极为关键的策略。坚持从发展战略出发,动态地掌握客户需求并准确而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企业大学才能真正成为客户可以信赖的业务伙伴,才能不断增强与客户的黏度从而巩固价值地位。

  如何落实在具体工作中?

  对企业大学而言,把“客户导向”和“坚持聚焦企业战略”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对业务保持敏感,要能在客户提出需求之前就已经对需求作出分析预判并有所储备,要紧紧抓住客户的痛点,并能把握动态变化、不断迭代有效解决方案,消解客户痛点、促进客户业务发展。

  3.善于前瞻思考,助推变革转型

  前瞻性思考的两种情况

  企业大学不仅要注重企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当下问题的解决,还要在企业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运营管理、人才发展、组织学习等诸多方面积极开展前瞻性思考,力争在企业变革转型中走在前方,提供智力支撑、舆论宣导乃至思想引领。

  助推企业变革转型时,企业大学的前瞻性思考主要可以在两种状态中体现。

  1.在企业变革方向和战略目标已经明确的情况下:第一,企业大学要思考企业如何运营更有效率,运行的方式方法需要做出怎样的变革和优化;第二,要为企业变革提供路径选择与人才支撑,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率;第三,要集聚更多的有效资源和力量,共创出更多的智慧与价值,在集聚智慧、共创价值方面发挥独有作用。

  2.在企业的变革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大学要积极前瞻思考,并切实帮助企业决策层和管理者更快更好地明确方向、找到突破口。

  发挥企业大学的天然优势

  无论前瞻性思考是作为企业新的发展筹划计策,还是助推企业组织变革转型以支撑企业适应新的经营形势,都需要企业大学懂业务、善研究。对于客户而言,企业大学比企业内部的业务单元更具有专业研究能力,比社会研究力量更能紧贴企业业务实际,有着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坚持发挥既懂业务又善研究的优势,企业大学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真实的价值,也才能获得备受尊重的地位。

  4.借力杠杆撬动,借势高管推动

  在推动项目的策划实施与培养员工的过程中,企业大学时常会面临无处着手的纠结和力有不逮的困顿,与这些无力无助所相伴的往往是工作难有成效或者效果不够明显。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企业大学的价值创造能力将会被质疑,乃至会被逐渐边缘化。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大学没能充分有效地借力和借势。

  善于利用资源与创造条件

  所谓借力和借势,是指企业大学要善于利用政策、运用资源、创造条件以及争取各种支持。比如,企业大学要把学习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知识理念的管理与输出,以及企业的制度与机制作为工作发力的杠杆,通过这样的杠杆掌握并运用资源,撬动企业业务,将企业大学的工作融入企业业务当中,从而在促进企业业务发展方面发挥特有价值。

  善于向企业高层借势

  企业大学应善于借力和借势于企业高层,因为企业高层毋庸置疑是最大的力量和最富有的资源。

  首先,准确、彻底地理解和执行高层意图,确保高质量完成企业高层明确部署的工作;同时,企业大学需通过自身的价值创造和有效贡献,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争取企业高层的重视、支持和深度参与。

  5.提供工具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提供适当的工具与方法论

  企业大学是赋能机构,要为员工和组织改善绩效提供适当的工具与方法论,帮助企业领导层策划和推动变革。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企业大学要具备足够专业的能力。其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增强在于保持对业务的熟稔,对趋势的洞察,对先进工具与理论的持续学习和探索。

  实践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

  企业培训和学习应更加注重实践性,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实际经验的分享传播。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是应用十分普遍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偏重于从已发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行动学习主要是基于现实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二者都属于情景式实践性学习,是企业培训备受推崇、效果显著的重要学习手段。

  从普遍性经验来看,企业大学推行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等方式的实践教学,首先需要争取公司高层亲自参与其中,并力促公司高层领导人和管理者在日常工作实践之、推动之,从而使之蔚然成风,其结果不仅能保证组织学习与人才发展成效,还能促进企业领导的改善和企业文化的升级——这也正是企业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6.强化整合能力,运用内外资源

  构建企业学习生态圈

  不同于传统培训中心,企业大学要成为一个平台,为企业各类学习主体和企业内外资源提供快捷有效的对接机会。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大学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去中心化,发展一个融合学习主体与资源要素共建共享的学习生态圈。企业大学打造各类学习与资源的专业化平台,构建企业学习生态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组织及其人员在平台上和生态中更加便捷有效地获取价值、实现发展,并通过这种运行方式增强与客户的黏度,在运营服务中彰显自身的价值。

  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

  建设企业学习平台和生态圈,对企业大学提出了“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和营造学习生态圈”的能力要求。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专业化整合管理与调配运用,企业大学能够尽可能实现资源运用去中介化,促进需求与资源之间快捷、准确、友好、有效地对接,使客户的需求得到及时且高质量的满足,推动企业内外资源的成长和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发展。

  为进一步丰富和整合学习资源,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企业大学不仅要成为客户的业务伙伴、员工的学习与发展顾问,还要积极施行“用户创造内容、员工创造课程”(即UGC)等诸如此类的新模式,调动用户与学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参与企业学习生态圈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