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安徽探索工学一体 校企合作造就合格技工

作者:范克龙   来源: 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6日

  “双师型”教学车间变课堂

  一边是课桌椅,一边是机器,教室设在车间里,学生对着机器上课,学完理论就能动手操作。这是日前记者在安徽轻工业技师学院的实训课堂看到的场景。

  10月12日,记者走进安徽轻工业技师学院的汽修实习车间,电气化教师程巍伟正带着学生学习汽车电气线路维修,三五个学生在车厢内认真地排查故障线路,程巍伟在一旁不时讲解,旁边摆放着一排课桌椅,几名学生正在埋头画着电路图。

  “我会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找,学生首先要学会拆画线路图,然后带着线路图到车上找故障,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操作,我们既讲理论也带学生实操。”程巍伟告诉记者,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双师型”教师,他曾被派往多个院校和企业学习锻炼,成为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既懂生产工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多面手,负责学生的实训教学。

  这种“双师型”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我省一些技工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推进“工学一体”的实践。 “学校一方面从企业聘请行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结合生产工艺实际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并参与企业的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打造既懂理论又懂生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六安技师学院办公室主任苏力介绍,该校从企业聘请了22名技术能手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聘请71人担任兼职教师,既充实了师资力量,又促进了校企融合。目前,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3%。

  “过去,学校闭门办学,企业埋头生产,各唱各的调,这就造成企业埋怨学校培养的学生不适用,学校对企业的埋怨不知所然,形成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环节的矛盾。 ”苏力表示,通过“双师”教学等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通过‘双师’教学、‘工学一体’等探索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我省由农民工大省向技工大省转变。 ”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晓燕介绍,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工学一体”。目前,我省各技工院校合作企业均在5家以上,98%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被合作企业录用。

  “招工难”与“招生难”并存,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错位

  在上海,电工技师的年薪高达十几万元;在深圳,钳工技师的年薪比博士还要高;在北京,技艺高超的木工技师日薪更是在四五百元。技工高收入常常被津津乐道,然而高收入背后,却是技工人才短缺的窘境。根据省统计局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抽查的全省350家企业中,最短缺的仍然是普通技工,占37.4%;其次是高级技工,占35.7%。

  “一个普通技工月薪四五千很常见,一个文员月薪只有两三千,但是招聘文员大学生很容易,招聘技工并不容易,一些企业年薪十几万招聘高技能人才往往无人问津。 ”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省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企业面临招工难、留工难,特别是招收技术工人更难;另一方面,劳动者当工人、学技能的动力不足,在企业发展晋升空间有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生源匮乏、招生困难的问题不断凸显。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生进入技术院校学习,不仅学费全免,还能享受各类奖学金、补助金。尽管如此,学生选择职校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职业院校甚至还面临招生难题。 ”苏力表示,这一方面与人们落后的就业观念有关,很多人认为技术工作辛苦,没有白领体面,工人身份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比如专业设置不接地气、招生不规范、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要等现象仍然存在。

  安徽轻工业技师学院校长助理刘伟认为,“就业难”与“技工缺”并存的背后,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一些学校不顾社会需求开办“时尚专业”,而社会急需的人才却不能大量产出,造成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过去职业教育重知识教育,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技术院校走出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

  实训教学是根本,增强人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刘晓燕介绍,为推进技工大省建设,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省人社厅深入开展“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试点,通过“招工招生”和“招生招工”两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招工招生模式,即职业院校面向企业有培养意向、个人有学习意愿的一线青年工人,开展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招生招工模式,即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制定招生章程、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将其录用为准员工。 ”刘晓燕说。

  为推进“工学一体”,六安技师学院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增强人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使培养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100%。苏力介绍,所谓的“订单班”,就是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开学之初,企业根据自身用人的特性,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组建“订单班”,然后,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增设订单单位的专业教材,参照企业的管理办法融入企业文化,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毕业合格即可成为企业员工。 “学校每年安排两个专门时段,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向学生传输企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

  近年来,安徽轻工业技师学院积极推行工学一体、顶岗实习等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先后与美菱集团、格力集团、江淮汽车、合力叉车等30多家省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以前以数控、机电等传统专业为主,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了汽修、幼教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专业设置。比如汽修专业,前几年只有一两百人,现在每年招生五六百人。 ”刘伟介绍,学院以产业定专业,根据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及时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年年供不应求,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