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着力解决职工文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实际问题
如何让职工文化重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市1000万职工共享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推进会”获悉,上海正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解决职工文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实际问题。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在上海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政府的公共文化资源广泛惠及工会职工,同时也让工会的文化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享受和体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职工受益的本市公共文化新格局。
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以临港园区为例,入驻企业中95%为科创类非公企业,数万名职工中80%以上为80后、90后新上海人,新上海人身边朋友不多,生活、工作两点一线,交友圈小的特点突出,但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相比,他们更年轻、学历更高、思想更活跃、对美好精神生活追求更强烈。然而,临港园区多处于远郊,文化生活配套十分匮乏,这与职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临港产业区工会以“打造临港职工精品文化活动”为抓手,打造职工才艺展示平台、社区交友概念平台等维护职工文化权益。
在上海的职工群体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据介绍,市文广局将积极配合市总工会共同开展对来沪务工人员文化生活现状的调研,对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开展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在工人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地联手举办具有针对性的来沪务工人员应知应会、文化知识、艺术欣赏等培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促进综合素质提升。节日期间,继续在来沪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同在阳光下”免费电影专场放映活动,让留守在上海的务工人员享受到免费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进一步提供优惠扶持政策
据了解,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总工会将联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双方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下共同推进的重大事宜,为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本市也将进一步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如开展劳模观影优惠服务活动,在节假日等特定时段为市级以上劳模开放30家左右影院,提供挂牌价5-6折的观影公益性优惠;加大对优秀职工文艺作品的指导扶持; 积极协调相关文艺院团、剧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等为工会会员卡职工提供门票优惠,拟在浦东新区、徐汇区、嘉定区三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率先开展试点,为职工欣赏文化艺术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据悉,劳模博物馆已列入全市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市文广局将对博物馆筹建进行专业指导。
市总工会、市文广局还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职工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表示,要把陈毅市长为工人文化宫题写的匾额“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在最醒目的位置挂起来。各级工会要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当地政府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范围,将工会文体场馆的发展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规划,推动当地政府将工会文体场馆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实现经费的全额保障。各级工会在政府尚未纳入或部分纳入保障之前,由工会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