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早晨,在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门口,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相互寒暄着,结伴走进教学楼。
在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宣传栏上张贴着秋季招生简章和课程表。今年学校新开设了太极拳、国学经典和心理健康班,每门课程都配备了资深的指导老师。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面向全州老人招生,目前已连续3年实行免费教学,每年春季3月初开学,6月底放假,秋季9月初开学,12月初放假。
“线上+线下”让学习更便利
10月18日,记者一走上楼梯就听到了动感的音乐声,排练室里,一群身穿舞蹈服的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退休6年的王桂香是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舞蹈班的一名学员,她说:“我退休后的生活比较单调,直到在老年大学学习舞蹈后不仅生活变得充实,还结交了志同道合的姐妹。”
昌吉州老年人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刘宣麟介绍,现如今,物质生活日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少老年人走进课堂,给晚年生活加油充电。“自2019年至今,我们新增了9门课程,都是根据老年人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的。”刘宣麟说。
据了解,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现有教学、活动场地37间,日均活动2000人次,由于老年人精力、体力有限,每门课程一周上一次课,课时时长90分钟,每位老人只能报两门及以下课程。
为解决部分老年人住得离学校较远,腿脚不便等实际问题,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建立钉钉班级群,老年人随时随地可通过扫描班级钉钉群二维码加入线上课堂进行学习。截至目前,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累计线上直播课程510节,参训学员近8万人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上课模式,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
学习科普养生知识受益匪浅
“现在的高科技真是太厉害了,今天我尝试了VR地震体验,戴上VR设备后,眼前就是真实的办公室场景,能看到身边的桌椅板凳在剧烈晃动。亲身体验后,我牢牢记住了不少地震知识。”家住昌吉市嘉禾新居小区的韩建忠说,他自从退休后,获取信息的渠道变窄,平时就喜欢来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听听课,读读报,还能通过高科技仪器了解学习安全用药、家庭急救、地震及自救逃生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老年人借助科技力量提高知识吸收度,昌吉州先后投入30余万元建立了全疆首家银龄科普馆,馆内配有朗读厅、VR灾难体验、养生、安全用药、家庭急救等多种科普仪器及展品,运用高科技手段介绍灾难科学应对、老年人科学养生方式、骗术解密及应对等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科普知识,不断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多方参与、关爱银龄、科普先行”的高质量银龄科普活动阵地。
“我平时在家要给小孙子做饭,为了做出更有营养的饭菜,我就到银龄科普馆学习营养知识。现在我已经能做到把不同的蔬菜、肉类进行科学搭配,制作出可口又美味的饭菜,我女儿现在夸我是个‘营养大厨’。”昌吉市嘉禾新居小区居民钟惠说。
发挥余热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挖掘乡村振兴、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银发人才”资源,引导“银发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发挥余热。国家二级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银发人才”李继红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展棉花秸秆原料化工程技术项目推进工作;昌吉州人民医院原儿科主任、高层次人才工作室领衔人马立成继续担任高层次人才工作室领衔人一职;昌吉州老干部摄影家协会主席陈新文立足乡村振兴,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家乡美景,组织参与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首届农民摄影展,并依托摄影家协会在玛纳斯县建立了摄影创作基地,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添彩。
今年以来,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在昌吉州老年人老干部活动中心一楼大厅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才艺大舞台”精彩半小时展演活动,累计演出精彩节目60多个,参加人数达450余名,展现我州老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昌吉州党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冯振亭表示,今后,昌吉州老年(老干部)大学将守正创新,继续探索“互联网+”双线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将科普知识深度整合到老年教育工作中、融入到老年活动中、融入到老同志服务社会中,充分发挥老年(老干部)大学教育引领作用,打造精品课程,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加入课堂,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科技素养,实现价值再造,不断开拓老年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