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宁洱县:下好“三步棋”,实现老年教育“有形”“有效”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日期:2023-11-06

近日,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老年大学各村(社区)教学点陆续挂牌,这是宁洱县老干部工作部门为推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宁洱县着重从资源整合、特色办学、融入大局等方面入手,在充分发挥县老年大学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把老年大学办到“家门口”,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辖区内9个乡镇已全部成立老年大学分校,2023年新增村(社区)教学点28个。

下好“资源整合”先手棋

宁洱县以“资源共享、多元参与、携手共进”的方式,多维度解决老年大学办学场所、师资力量、成果展示等问题。

宁洱县坚持活用、巧用乡镇及村(社区)资源,融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多方资源,通过场地共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模式,推动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一点一策”,为老年教育的推广解决场所问题。

为确保学有师教,宁洱县采取从退休干部中选、从技术人员中聘、从村组干部、乡土人才中挖等方式,建立老年大学师资库,县、乡、村共建共享,授课教师“人尽其才”,县老年大学教师实行“走班式”教学,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分校、村(社区)教学点开展教学及指导。

此外,宁洱县积极为学员搭建风采展示舞台、作用发挥平台,以当地重大节庆活动举办为契机,积极融入、主动参与,让银发学子积极展示老有所为的风范。宁洱县老年大学学员每年春节前夕参与送春联下乡、送摄影下乡等活动,为基层群众送春联、照片1000余幅。磨黑镇老年大学、德安乡老年大学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宁洱县火把节节目表演,为增添节日氛围贡献银发力量,实现余热生辉。

下好“特色办学”关键棋

秉承“需求为本、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原则,宁洱县积极搭建基层老年教育平台,将老年教育办到党性教育一线、办到基层治理一线、办到乡村振兴一线,构建村(社区)养老生活一体化的老年大学,助力老年人幸福养老。

宁洱县还注重用历史作课程,用史料当教材,用古迹当课堂,用活红色教育阵地群,民族团结园被评为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红色阵地,每年吸引广大离退休干部读书班及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班前往现场教学,在杨正元故居、谦岗火塘夜校等红色教育基地挂牌成立县老年大学教学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精神。

以“现场学”为落脚点,宁洱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将老年教育融入基层治理工作中,让老年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黎明乡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获评点岔河村成立老年大学教学点,通过“国字牌”示范效应,以教促学,以学促干,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老同志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积极作为。

宁洱县老年大学积极衔接重点工作,推动老年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老年教育助推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反哺老年教育”的双向互补。同心镇在那柯里4A级旅游景区成立老年大学教学点,实现老年教育同乡村旅游发展共融互通;德化镇在被评为宁洱县宜居乡村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的勐泗村成立老年大学教学点,通过积极探索发挥老年学员经验优势、专业特长,助力建设幸福和美新德化。

下好“融入大局”制胜棋

宁洱县老年大学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标,积极让广大老年人成为宁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主角”,在“学为共促”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近日,宁洱县老年大学学员在宁洱县“庆丰收颂祖国”文艺演出中大展银发风采,民族舞蹈、传统武术轮番上演,在文化传承中展现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宁洱县老年大学一直注重特色精品课程的设置,开设“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传承班”“洞经音乐班”“普洱府文化传承班”特色班次,以老年大学平台推动普洱府文化、宁洱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文明交通劝导员、社区志愿服务者、节庆活动志愿者……银发志愿服务已然融入了宁洱发展的方方面面,县老年大学“以学促为”,带动广大老年朋友积极投身于文明城市创建中。在人声鼎沸的宁洱火把节活动现场,身穿红马甲的志愿服务队中不乏大批“银发志愿者”,他们不辞辛劳,不顾烈日,为火把节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忙碌奔波。

此外,围绕“老有所为助力乡村振兴”,宁洱县老年大学积极用活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老干部优势作用,办学注重与当地乡村事业发展的适应性,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宁洱县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事业发展为基础,用老年大学“小切口”撬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变化”,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老年教育“可为与有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