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发布MOC,一站式个性化定制学生发展方向
4月19日,学而思培优发布“MOC元数据一站式定制解决方案”,活动现场,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总监、学而思培优全国高中学科总监邓杨向到场的家长和媒体解释了,什么叫做MOC。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做大量的题目,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题目所耗费的时间不一样,正确率也有所差异,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是Metadata(元数据)。元数据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轨迹,基于元数据,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两个信息,一是纵向定位——模拟定位,二是横向曲线——成长报告。学而思通过大型的测试,或者小型的随堂练习,以学而思培优数十万线下学员数据为基础,不仅可以即时给出学习反馈,还能预估其在北京市的大致排名,此为模拟定位。所谓成长报告,就是根据学员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发现学员的特质并给出一份规划性方案,涉及有学生擅长解决什么问题?有哪方面的潜质?未来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即为Customize(个性化定制)。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外部环境,即国家最新的政策指引。为了让家长和学生最快捷、最准确、最方便地获得最权威的政策解读,学而思使用“Onestop(一站式)”的方式来呈现。学而思将最新政策的解读汇总于微信公共账号“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中,学生通过关注该账号,就能获得最新、最专业、最准确、最全面的高考政策。
紧接着,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政策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王宏斌从2015年高考改革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如何对比大学和专业、相关建议与规划四个方面,向现场的观众全面地介绍了,在高考及志愿填报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2015年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2、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3、调整高考志愿填报规划时间和志愿设置方式
4、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5、调整自主选拔等特殊类型招生的录取方式
王宏斌表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北京与外省资源分配不均、北京内部不同区片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尽量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化。并且将志愿填报的时间移到了高考后6月25日~6月29日,本科第一批次可以填6个平行志愿,这将会导致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排名普遍升高,减少高分落榜的现象。对于高分段的学生有更大的保障,但是增加了处于一本线边缘的学生冲刺名校的难度,同时,农村和远郊县的考生的机会将会增加。在高考加分方面,保留了烈士子女,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少数名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取消了特长生的加分项目。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将改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来京的学生享受本项加分”。王宏斌老师在现场还详细地介绍了12大名校获取自主招生考试机会的方式,大多数学校仍然对学科竞赛有硬性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别具一格,不仅不要求竞赛荣誉,更是提出“中医背景优先”,因为家中有一个老中医爷爷比参加过相关竞赛,前者更能让学校相信,学生是真的对中医有兴趣。在竞赛方面,学而思已经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课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活动现场,王宏斌老师向观众展现了有168个空的高考志愿填报表格,并提醒家长,志愿填报一定要遵从学生个人喜好、考虑家庭背景、对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实事求是,扬长避短,理性对待,切勿盲目攀比。
活动的最后,王宏斌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在高三这一年里,家长、学生、学而思关于志愿填报,都该做些什么。
对于家长:
4~8月,了解高考政策,初步规划孩子以后的专业,借鉴往届资料
9~12月,了解大学、专业,关心孩子学习
3月,自主招生考试院校选择,材料提交
4月,根据一模选择孩子的院校范围
5月,根据二模选择孩子的专业范围
6月,高考后志愿填报
对于学生:
3~10月,了解高考政策和大学理想,准备自招
11月,期中考试第一次定位排名,粗略确定目标
1月,期末考试,志愿定位参考
3月,提交自主招生考试申请材料
4月,高考第一次模拟
5月,高考第二次模拟
6月,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志愿填报
对于学而思:
3~7月,普及高考高招政策,调研各地高校
9~12月,大学、专业系列讲座,调研各地高校
1月,《2016年北京市高考志愿白皮书》发布
3月,自主招生考试提交材料相关讲座
4月,一模定位分析讲座,高校专业讲座
5月,二模定位分析讲座,高校专业讲座
6月,2016年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