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圆满结束
我市社区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社区教育工作经验,高位嫁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吸纳优秀的发展策略,形成了符合我们市情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来势喜人。
一是争取政策,破解难题。一是解决了“谁主管”的问题。市领导明确指出:要建立市、县联动的科学的领导管理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制度,制定规划,指导工作,组织试点,交流推广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解决了“谁主抓”的问题。市委编办正式批复:同意郴州广播电视大学加挂郴州社区大学牌子。社区大学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三是解决了“谁保障”的问题。明确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终身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市中心城区按区域人口人均每年不少于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县市区每年按区域人口人均每年不低于1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市、县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递增。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在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推进社区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及时、准确报道推进社区教育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市民形成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追求,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点带面,积极探索。第一,积极开展了面向青少年的校内外素质教育,如开展“百家讲坛”、“民生讲坛”等,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苏仙区组织了社区少先队,建立了社区德育辅导员队伍,在创建学习型家庭中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学习帮帮带”、“书香家庭”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二,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重点开展了面向社区成员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工业园区用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人们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解决了园区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各地采取社区大课堂、开放远程教育和技能特训等手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北湖区实施“阳光工程”和“下岗再就业”培训活动,并在中青年中开展了以“学业、就业、创业”为目标的“创业培训”工程,给当地企业注入了一支劳动生力军。我们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实行目标管理,从目标责任、过程管理和监督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全程监管,保障培训质量,从而使大批社区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通过社区教育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稳定就业。第三,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了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精心组织亲子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在职人员文化技术教育、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弱势群体职业技能教育、外来人员城市适应性教育等;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开展专门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红色经典、文化曲艺、养生保健、教育等。此外,还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菜单式”、“超市式”的教育培训服务已逐步成为社区教育的主打产品,如嘉禾县组织开展的“红歌会”活动,掀动了社区文化生活教育活动的高潮。通过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