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系列报道2——2013年宁波市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总结
2013年宁波市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总结
宁波市教育局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推进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精神,我市于10月27日~11月2日举办了2013年宁波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本届终身学习活动周以“全民学习、实现梦想”为主题,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为形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我市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高度重视,领导有力
为保证此次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顺利召开,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成人教育协会、宁波市社区大学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宁波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甬教职成〔2013〕334号),成立“2013年宁波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市级各相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任组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具体分工如下:
宁波市教育局:负责制订市属活动项目方案并组织实施,统筹全市各类活动。
宁波社区大学:负责宁波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仪式、宁波市优秀学习型社区典型展示、社区教育讲师团进基层活动和宁波市社区教育征文活动等工作。
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负责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开通仪式暨“清华讲堂走进宁波”活动、成人学校校长论坛的组织协调,做好活动周开幕式保障工作。
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负责“宁波市成人教育优秀案例集”的征集、评审和汇编等工作。
奉化市教育局:负责筹备活动周启动仪式,配合做好成人学校校长论坛工作等。
各县(市)区:负责制订本地活动周方案,组织开展相应的展示、咨询及其他宣传、学习活动,指导、落实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开展有关活动等。
二、科学组织,参与面广
宁波市教育局按照教育部《2013年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指导手册》要求会同相关单位做到早策划、早安排,9月份就制定了2013年宁波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初步方案,经多方征求意见,最终于10月14日正式发文。各县(市)区教育局积极相应,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和人群结构,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深入调研群众多元化学习需求,进行科学梳理和规划,分别确定了本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方案,并制发文件下发至各街道。10月27日举行的“2013年宁波市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拉开了我市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序幕。此次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我市15个县(市)区均组织活动,有效实现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联动,会场分布为16个主会场、159个分会场,共组织1063项主题活动,参加活动人数达768344人。本届终身学习活动周紧紧围绕“全民学习,实现梦想”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三、整合资源、创新机制
以《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起草和完善为契机,加大终身教育创新型平台的探索和构建,本次活动周期间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业培训平台和宁波市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相继开通,有效拓展终身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学习模式和学习途径的转变,进一步健全了终身学习网络结构。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是宁波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为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培养服务业人才而搭建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培训平台以“资源整合、市场培育、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为核心,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培训、认证机构及宁波本地优质培训资源,集培训、鉴定、信息服务、项目开发、创新创业、公益活动、教科研、产学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面向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信息等宁波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开展所急需的紧缺人才培养。
宁波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宁波市智慧教育项目的三大学习平台之一,是根据宁波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与现实基础,按照宁波智慧教育建设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步骤,统一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平台,该平台有机融合了宁波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网站,整合各类终身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服务、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及便捷、畅通的信息服务,满足市民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以及个性化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
两大平台的开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终身学习由传统组织形态走向了依托信息化技术虚实结合的组织形态,加快了全市终身学习资源的整合,有效解决了学习时间、空间、信息之间的结构矛盾,为广大市民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性学习培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和有效途径。
四、体系健全、形式多样
我市自2005年来连续九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在活动组织管理、内容设计、载体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活动组织和安排已形成常态化、系列化、特色化等显着特点,人群需求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内涵进一步提升。
活动组织常态化。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已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同时强化了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教育、宣传、文广、总工会、人社、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其中。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已纳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安排,已成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开幕式市、县联办机制既凸显了大市统筹、指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各区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实现了大市引领、区域推进、基层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注重发挥各级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终身学习活动开展成效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开展优秀学习型社区、高标准成人学校、优秀学习型企业等各级项目评比得以强化,完善了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有利促进了活动组织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活动项目系列化。活动系列化是我市在探索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和有效提炼,活动平台的集成化搭建有利于形成常态化的机制,有利于资源的充分整合,有利于群众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活动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和品牌化打造。我市终身学习各级各类活动系列化项目已基本形成,针对城区居民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品质生活需求,海曙区开设了“海曙大讲堂”,江东区举办了“学在江东”百场主题公益教育活动,江北区连续组织的“飞向蓝天”科技系列活动和周末微课堂。针对城镇居民的多元化技能、文化及生活通识需求,鄞州区举行了网上读书节、慈溪市开展了“品位书香,感悟文明”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和家庭学习中心户“阅读与分享”系列活动,奉化市通过“村民讲座”实现了终身学习的进村入户。同时,在坚持系列活动整体性的基础上,强化系列活动的多样化构建,活动形式包括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征文比赛、文体活动、志愿活动等,涉及党建知识、政策形势、科普知识、保健养生、法律知识、理财知识、区域经济、技能知识、艺术修养、民俗文化等众多方面。
活动内容特色化。我市终身教育活动立足区域经济人文特情,以传承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为重要着力点,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于活动中融入区域文化的元素,深化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慈溪市梨园风采戏曲大赛、余姚市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奉化市第五届“丰收节”文化活动、宁海方孝孺文化研讨会、象山县第七届(西周)蒙顶山节等。
我市作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重要契机,积极宣传终身教育思想,引导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上提供新的要素保障,不断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加快推动我市在更高的平台上科学、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