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面子学生的罪
我在高中教过10年书,在我们那个不大的县城多多少少也算半个文化人。每年中考成绩公布时,总有亲朋好友向我咨询“借读”之事。所谓“借读”,就是分数不够一所“名校”的录取分数线,家长愿意出高价借名校的“一席之地”来读书。
对于借读,我是明确反对的。一个学生中考只考400多分,分数在最低录取线左右,勉强能上一所普通高中,家长却愿意花两三万的借读费,让孩子上一所录取分数线近600分的“名校”,还要向原学校缴数目不菲的保存学籍费用,如此一来得花三四万元。对于普通的工作人员来说,这至少是一年的工资;对于土里刨食或打工的人来说,这可是真正的血汗钱啊!
但是,许多家长有名校情结,亲朋好友聚会时,说起孩子在哪所名校上学,说出来多好听!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孩子塞进名校,至少几年之内面子上是有光的:能进名校,不仅要有钱,还要有关系!所以,家长不在乎,大把大把的钱拿来;学校也不在乎,一把一把地装进口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终,学生进了名校,成绩肯定倒数,同学不待见,老师不喜欢,家长又念念不忘交给学校的高价费。自然而然地,“借读生”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每当我给家长分析高价上名校的种种弊端时,家长们往往很不理解,要么认为我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钱;要么是看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现在成绩差,将来不一定差。或者干脆认为我不愿意帮这个忙,故意找的借口。殊不知,我是怕他们花钱活受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