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失策勿“甩锅”家庭教育
近日,家住东莞南城的王先生又被儿子的班主任叫到学校去批评了。开学不到一个月,已经是第二次了。上次开家长会,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当众批评他的情景,至今让他难以释怀。(3月20日 人民网)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以前的学校教育,如果老师遇到不听话的孩子,总是以批评甚至是身体上、精神上的惩罚来换取孩子的“听话”,但是随着国家对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的明令禁止,越来越多的老师称“管不住”学生,于是他们便将管束孩子寄希望于家长。布置作业要群发家长,检查作业要家长签字,甚至出现老师当众批评家长致使学生转学的情况。频繁的家长会上指名道姓、不留情面地批评,让家长情难以堪。种种现象让我不禁发问,到底是孩子在上学还是家长在读书?学校教育的无力到底是老师的失策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然,作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责任也是义务,老师提到孩子存在的问题是应该积极作为,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但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是权利更是义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在孩子出了问题时首先应当从自身下手,而不是直接把责任推卸给家长。
学校教育要创新更要用“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传授知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是基本的职责。而现在的课堂,许多孩子上课不听讲、爱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大多数老师选择以罚代教,却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此之谓治标。凡事皆有因,只有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跟孩子们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比只知道用批评孩子和批评家长的方式解决问题要高明得多,此之谓治本。其实在孩子青少年阶段,伴随左右最多的除了同窗便是老师,而一个好的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或许是一生,因此,为师者要用心地与孩子交流,当心的距离近了,教育也就没那么难了。
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无可厚非。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行为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向,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的家长积极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和配合,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教育好孩子,家长的愿望比老师更强烈。家长应当换位思考,理解老师们“恨铁不成钢”的心,对于老师的批评提出不满但是也不要放在心上。面对孩子,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总之,学校教育失策不能“甩锅”家庭教育,要相信,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绝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