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政府需当好家庭教育培训的牵头人

作者:张晓震   来源: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近日,北京有媒体调查了家庭教育培训市场,发现诸多乱象:开课机构越来越多,市场越发混乱,虚假宣传、噱头营销层出不穷,培训费动辄成千上万,假证书铺天盖地,真证书水分很大……(4月10日《北京晚报》)

  家庭教育培训市场乱象频仍至少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确实存在市场需求,且需求颇为旺盛。这是因为当下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但对如何教育子女感到有心无力。二是面对这一现实需求,政府部门缺位却又失之监管,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丛生。

  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赵忠心认为,家庭教育培训应走专业化道路,不能放任给市场去做,政府部门应该负担起监管的责任。“现在谁都可以在工商局备案,搞一个什么教育培训中心,而这个中心有没有教学的能力?它主张的观点对不对?没人审查。我所了解的情况就是,现在没有教育背景的人来搞家庭教育培训的情况非常多。”

  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典型经验看,家庭教育培训的主体一般是学校,比如美国,除了常见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以家长为主导的组织外,学校会更主动地“培训”家长,比如开办“家长大学”,邀请各类家庭教育学者,以及一些机构的专业人士,针对青少年的成长问题,通过讲座的方式引导家长,使其获得应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各种专业知识。

  这些培训模式相对系统成熟,且每年都会举办,既有适合多数人的大班课“主题讲座”,也有分门别类的分班上课,由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专家分不同主题、不同年龄层进行专题讲解,其专业性足以媲美大学老师或教授,深得家长们的认可和信任。

  相对而言,我国对家庭教育指导普遍存在很大不足,既没有法律法规层面的制度支撑,又缺少专门专业的人才支撑,对培训主体也缺少明确界定。虽然多数学校也设有家长委员会,也会定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家长开展培训,但无论培训体系和专业化程度,都难以满足家长们长期针对性的客观需求。而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日趋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牵头作为,只有积极牵头作为并加强监管,才会规范培训市场,导正家庭教育培训市场生态。

  应该说,近年来随着暴露的家庭问题的日趋增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有代表委员针对此问题发声。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为家长教育立法:构建培训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由教育部主管,政府拨付经费;大学设立家长教育学科;家长经培训后“持证上岗”等等。

  而家庭教育培训市场乱象频出也说明,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管理体系、模式、途径等等应该系统规划了。这其中,政府部门必须义无反顾地负起牵头和监管的责任,明确培训主体和分工,细化培训内容和体系,并通过制度、规章的形式加以固化,如此,才有可能规范家庭教育培训市场,解决家长们科学、系统、针对性的培训需求难题,从而进一步激活家庭教育,下好家庭、社会、学校协同教育这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