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去”是糟糕的家庭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会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4月24日,四川乐山市一幼儿园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只有25%的家长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报》)
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当自家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作为父母都会心疼。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成了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自己不舍得打的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负,心里就更难接受。一些父母为了不让自家孩子吃一点点亏,只要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就教他们直接“打回去”,让孩子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的父母甚至亲自上“战场”,直接让孩子之间的“儿戏”演变为家长之间的“大战”,闹进医院、派出所。
但是,从教育角度说,这种教孩子“打回去”教育理念,很明显是相当糟糕的家庭教育,也是糟糕的处理孩子间冲突和校园霸凌事件的方式。父母教孩子“打回去”,实质上是教育孩子用暴力手段解决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不但不利于正确、友好处理孩子间的小冲突,相反使得很多孩子间的言语小冲突直接升级成暴力行为,让孩子迷信拳头、暴力,助长孩子的戾气,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可能将他们引向违法犯罪。而且,小孩子下手不知道轻重、深浅,无法评估自己暴力行为带来的后果,很容易在“打回去”过程中酿成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事故,在成长中留下阴影和污点。
实际上小孩子间的冲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属于朋友间、同学间的小摩擦,这种小孩子间的小冲突时常会发生,一般过几天,他们就会自动和好,并不需要大人过度操心,最多引导和教育孩子反省自己,早日与对方握手言和;另一种则属于带有敌对性的冲突,不是简单的小事,具有校园霸凌性质。对于这种情况,大人必须高度重视,家长和老师要及时介入,依靠正常的方式处理和解决,教育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改正错误,必要时甚至可以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总之,如何处理孩子间的冲突,这是一道科学的教育题,但广大家长、老师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必须抛弃以暴制暴的“打回去”这种想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要教育孩子及时告知家长、老师,让大人用和平方式去处理孩子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