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聊天,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按理说,孩子都喜欢与父母说知心话。但遗憾的是,许多孩子并不喜欢与父母说话。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逆反的现象很普遍。
孩子不喜欢与父母说话,原因多在父母:
对孩子不尊重。孩子说了些什么,不中听的,马上呵斥;未等孩子说完,任意打断;孩子说的话幼稚,发笑;把孩子讲的私密话,随意向他人透露;诸如此类的事,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在情感上就会疏远父母。
要求过高。每当孩子讲述自己的表现时,父母总是“教育”一番。也许父母是好意的,提出问题嘛便于改进提高。可实际情况是,每当孩子开口,换来的都是不对、不完美的感觉,最终会选择少讲话,甚至沉默。
让孩子喜欢与大人说话,前提是尊重。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孩子也许很幼稚,但人格与大人都是平等的。
我孩子小时,只要肯与我说,不管说什么,我都表扬。婴幼儿时,一些事情说得不清楚,即使听得云里雾里,我一般也不予纠正,我觉得肯说比说得好更重要。表扬多了,孩子俩就喜欢与我聊。
每当看了书后,孩子俩自然更喜欢向我汇报。我的激励方法,也就是表扬。有时,事情忙了,或者心情不好,孩子俩说个不停,也着实觉得有点吵,但想到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的天职,有什么好烦的呢。
有次,女儿对我讲一件事,讲得很长,我急着看一则新闻。女儿用手在我眼前晃一晃,测试我到底真在听还是做做样子。我说“在听呢”。女儿不高兴,说“报纸重要还是女儿重要?”我忽然感到自己的不对,后来听孩子俩讲话时,基本上都很专心。如果真的太忙了,对他们说过段时间再讲,孩子俩也会理解。
孩子与大人说话,不只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成才与成人的大事。就成才而言,说话是语文修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思维锻炼;就成人而言,说话是情感交流,是增强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我初中毕业读了中师,当时性格内向,又因农村学校阅读、艺术、普通话教育等欠缺,与同学们比有点自卑。好在师范学校开了说话课,每个学生都轮流上台演讲,几年下来,变得越来越自信。所以,我对说话课感受特别深。
当校长后,特别倡导让每个学生参加演讲,或安排在课前几分钟,或在校本课程中整合出演讲课。碧桂园泮浦湾学校建设中的校风特质为“自律、自学、自立”,其中,我为“自立”确定内涵为立言、立志、立德,这里的立言,指的就是鼓励学生多演讲。当然,不管学校如何重视演讲,或者是否参加演讲培训班,家长多与孩子说话,这比什么都重要。
幼儿时,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无所不知的。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发现,其实父母也很一般,话语少了些很正常。但青春期孩子,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想方设法与孩子多聊聊。
我孩子小学高段开始,我引导他们看看报纸,谈谈社会现象,话题就多了些。家长经验总丰富些,分析问题常比孩子更深刻,孩子就喜欢与我聊。另外,碰到家里、亲戚的喜事、困难时,我都尽量抓住时机与孩子俩聊聊。
希望青春期孩子还愿意与父母说知心话,家长要更加尊重孩子的平等人格。与孩子聊天时,家长以多听为好,不能老想着为孩子出主张,特别不能想当然地下指令,孩子毕竟长大了,独立是他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