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留学,家庭教育要跟上
6月考试季结束,学生和家长们又一次站在升学“分岔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初中、高中学子放弃国内升学,选择国外学校继续深造。然而,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国家和学校?如何实现成功留学……这些困扰你的问题,周日都能得到解答。
6月25日(本周日)下午2时,“对话留学——中学生全球升学专题咨询会”将在长沙市五一广场皇冠假日酒店6楼纽约厅举行。著名英语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胡敏教授将空降长沙,精辟解答出国留学十大焦点问题,分享成功留学的黄金法则,并深度解析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进入世界顶尖名校。现场座位有限,感兴趣的读者可致电0731-85287942提前预约。
低龄化留学趋势明显
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留学3万人,单位公派留学1.63万人,自费留学49.82万人。低龄留学人群尤其是高中及以下超低龄留学人群增速更明显,然而留学并不是越早越好。
“低龄留学生最大的痛点首先是英语技能不过关。目前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管理较严,与社会接触互动少,导致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中国学生普遍团队协作能力比较差、批判性思维能力薄弱。”胡敏教授分析,有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有志向、自律性强、听话懂事的孩子更适合出国留学。
对于“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去”这个问题,胡敏教授建议高中阶段或之后再出去。
孩子要留学,家庭教育要跟上
成功留学不仅意味着通过申请、顺利进入名校,更多的是强调孩子留学期间的学习与成长过程,是孩子在学识、个人素养、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胡敏还是一名成功的父亲,儿子在美国大学本科用5年时间获得了3个专业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金融工程硕士,并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现就职于美国谷歌总部。
胡敏教授坦言,留学成效好坏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联,建议家长当好孩子的教练和队友,要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美国语文课特别强调写作、公众演讲、项目汇报,而中国课堂对孩子的这方面训练不够,这个空缺需要家庭教育来补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一些想法,然后大胆地鼓励他去追求。当家长在鼓励和认可孩子想法时,实际上就是在帮他树立目标,让他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如领导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胡敏教授表示,最想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帮孩子搞定一切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大胆地去闯世界,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兼职、打工、实习等,与社会最大可能性地接轨,这样孩子才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发挥他的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