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大胆让孩子试错,抵得上一万句“苦口婆心”

作者:钱儿妈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1日

   六一儿童节前后,钱儿去乐高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个新的系列,虽然不算贵,但里面那个人偶他特别特别喜欢,加之或许是第一次花自己的钱,因此格外珍惜,走哪儿他都要带着。我苦口婆心地劝他,别带着去玩充气堡,玩高兴了扔一旁可能会丢;别带着去上学,随手放在柜子外可能会丢;别带着去超市,东西拿多了可能会丢……他每次都非常不以为然,也很抗拒,他说了很多理由,并保证不会丢。但实际上,有好几次,都是经我提醒,才想起被丢在某个角落的人偶。

  学校睡衣日那天,他又非要带着去,我说你的睡衣浑身连个口袋都没有,人偶又那么小,太容易丢了。他不肯,说老师允许带玩具。我说那你带辆车或带个变形金刚不行吗,他不肯。

  我俩于是僵持不下,大清早的都不太痛快。和事佬韩先生迅速出马,把我拉到一边说:“你听我的,最近就由着他带着,丢不了证明你错了,说明孩子自己有数,咱们算是瞎操心;丢了呢,他自然有了教训,比唠叨他效果好。”然后他又转去跟钱儿说:“妈妈考虑了一下,同意你带小人偶走,但你得对自己的东西负责,不要丢了,成交吗?”

  钱儿开心地说:“成交!我肯定不会弄丢!”

  当天放学我去接他时,老远就看他举着那个小人偶,像个得胜将军一样得意极了。他飞快地扑向我大喊:“妈妈你看,我说不会丢吧!”

  之后我们出发一起去下馆子,还答应他饭后去蛋糕店做宝宝蛋糕玩。停好车我又想嘱咐他把人偶放车上别带了,但话到嘴边,想起韩先生早上的嘱咐,就没吭声。钱儿有点意外我没阻拦,高高兴兴地带着人偶下车了。

  临离开商业区要回家时,他忽然大叫:“哎呀,我的小人儿不见了!”韩先生第一反应是瞪了我一眼,让我收回脸上“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么一天”的得意神情。然后他无比同情地问钱儿打算怎么办,钱儿说要回去找。于是我看着金子,韩先生陪他把我们去过的每个地方都找了个遍,没有。钱儿不肯走,找了第二轮,依然没有。

  我又有点心疼,偷偷跟韩先生说:“乐高店没关门呢,再给他买一个算了。”韩先生说:“不用,你现在买了,前面的工作就都白做了。”

  钱儿不甘心地拉着爸爸找了第三轮,竟然,在玩具店一个货架的某个角落,被他找到了。用“欣喜若狂”都无法描述钱儿的样子,他怀揣小人儿,再也不肯松手。

  自那天后,再出门他会自己权衡带什么玩具,身上有散件的不带,个头特别小的不带,容易折断损坏的不带。而出门在外,他也会跟我商量:我带着这个放在车上可以吗?我拿着它去游乐场,放到妈妈包里可以吗?

  只是经过了这一场寻找,这件事就轻松解决了。回头看看,我与他之前数次闹得剑拔弩张,根本就是我不懂变通啊。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孩子每天放学回家自己好好写作业,恐怕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愿,也是大多数孩子凭自觉很难做到的。钱儿也不例外,多数时候,他会按照习惯先写好作业再玩。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犯浑的时候,总得找出吃喝拉撒玩,头疼脑热脚痒痒之类各种理由拖延时间。

  我带着祥林嫂证书又上岗了。你知不知道好习惯多重要?怎么每天都得让我催呢?不写作业你就别交,看老师说不说你,同学笑不笑话你!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的着急与怒气。

  但是韩先生从不。他会悠哉地坐在桌子前,拿着孩子的作业边看边跟我感叹,啧啧啧,我儿子都会做这么难的题了?哎哟,这字竟然是他写的,这么复杂的字,才一年级就给我们学啊?你瞧瞧我儿子写的英文书,这么多英文我都看不太懂,妈妈能看懂吗?

  通常这种情况下,钱儿早就跑过去了,开心地要写更多,或是读书给他爸爸听,然后热情高涨地就把作业都写完了。

  如果这办法也没奏效,韩先生还有更多的方式,比如若能在半小时内写完作业,我们就赶得及一起去看场电影;比如若是今天的字写得特别漂亮,睡前就可以增加两个故事;比如若是一道数学题都没错,就可以当老师来出题考爸爸。附加条件是,爸爸要是有错题,就要受惩罚送礼物给钱儿,等等。

  有时,钱儿会有小情绪,不想我知道,他俩就偷偷咬耳朵。有时不想钱儿觉得没面子,韩先生就把要提醒他的事用拼音加简单汉字写个小纸条,藏在他笔袋里。

  也有时,韩先生会把很多道理,借由绘本来讲给孩子。有段时间钱儿跟小朋友之间相处有些小问题,有个绘本叫《己所不欲,勿施于獭》,韩先生给他讲过后,连续一周睡前他都要求读这本,仿佛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的过程。用水獭的故事来讲己所不欲的故事,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比我唠叨上三个月都好使。

  常感叹韩先生像哆啦A梦一样,百宝袋里总有各种各样让孩子痛痛快快做事,连讨价还价都省了的方法。他读的育儿书远不及我多,可似乎天生具备这种能力。我夸他,他很得意地说,是因为他愿意带着一颗童心与孩子相处。我嘴上不承认,心里却知道,实情确实如此。

  我渐渐发现,一点点小的变通,或是某些稍加设计的方法,就能引导孩子以我们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行事。只是这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与思考。苦口婆心的碎碎念,其实是相对来说更简单直接、不费脑子的方式,然而效果也同样不好。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不是在父母的“苦口婆心”下长大的?有多少人没听过“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类似的话?有多少孩子没在父母的唐僧念叨模式中,动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如今为人父母,我们明白了当年父母的苦心。一路走来,实践过后知道他们说的很多事、很多道理都是对的。但因为听多了唠叨太烦躁,所以我们也就不过当了耳边风不去理会。

  曾经的我下定决心,等我有了孩子,要吸取教训一定不唠叨。道理都懂,不过实际操作中,却并未痛定思痛,而是沿着父母的路,继续走上苦口婆心的育儿之路。

  韩先生总是不断提醒我:“苦口婆心”其实是种又笨拙又收效甚微的沟通方式。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不过潜在的反抗风险却无法预估。一旦没有了紧箍咒,你的碎碎念也就失去了法力,小猴子们必定要或大或小地闹上一场,才解得了这些年的“压迫”。

  既然苦口婆心近乎徒劳,那么在我们能够承担得起后果的事情面前,不妨就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自己找到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案。毕竟,很多该犯的错,该踩的坑,是需要孩子亲身去体验的,你没办法永远保护他们,更无法替代他们受过。如此,或许在今后我们承担不起后果的事情前,孩子就不会轻易再错。否则他们眼前的顺从,或许在成年后会聚积为大大的逆反,做出些让你目瞪口呆、后悔不迭的事。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而对于那些无法承担后果或者没必要试错的事情,可以用一些更为积极的沟通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热情,将问题化解于无形。于己,于孩子,都是一种解脱。